工聯會舉辦圓桌會議 探討社區藥房發展策略

工聯會今日舉辦「藥」見社區新未來:社區藥房發展策略與挑戰圓桌會議。(主辦方供圖)

【點新聞報道】工聯會今日(8月1日)舉辦「藥」見社區新未來:社區藥房發展策略與挑戰圓桌會議,會上聚焦於業界實務操作、社區需求與病人角度,期望促進多方協作,推動社區藥房政策落地,構建更安全、便利且具可持續性的醫療支援網絡。

醫衞局表示,政府計劃於2025年第4季開展首階段招標工作,2026年第4季開始分階段推行社區藥房計劃,目標是全港各區有至少4至5間社區藥房提供服務,分階段擴展至全港18區。

工聯會今日舉辦「藥」見社區新未來:社區藥房發展策略與挑戰圓桌會議。(主辦方供圖)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稱,截至今年6月,香港約有21間非牟利社區藥房,多數營運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6時,周末及公眾假期休息,這營運模式對上班族、獨居長者和慢性病患者造成不便。他建議政府提供「延時服務補貼」,補貼藥劑師夜間當值薪酬及營運成本,鼓勵非牟利社區藥房在夜間及假日營運。

工聯會今日舉辦「藥」見社區新未來:社區藥房發展策略與挑戰圓桌會議。(主辦方供圖)

工聯會副理事長、新界西南立法會議員陳穎欣表示,期望政府盡快公布社區藥房的內容及資助細節。釐清權責方面,如藥物批次出現問題需回收個別批次等特殊情況時,醫管局與社區藥房間的權責劃分亦需明確規範,建議制定藥物回收標準流程,明確社區藥房負責患者通知與用藥追蹤,醫管局則提供替代藥物。

此外,為保證服務質量,社區藥房必須確保用藥安全及提升服務效率,陳穎欣建議政府應研究對社區藥房設最低標準和技術要求,如藥房需配備藥物辨識系統、條碼核對功能、電腦設備,以降低人工核對負荷,實現「以社區支援分流醫院負荷」的政策目標。

勞工界立法會議員梁子穎稱,現行《藥劑業及毒藥條例》要求藥劑師須於營業時間三分之二時段親身在場,使單人運作模式的藥房面對「違反註場規定」或「合理休息時間不足」的兩難。他建議政府補貼社區藥房人力成本,並要求受資助藥房增加當值藥劑師到最少兩名,或增聘助理人員/文書工作/配藥員等職位分擔基礎工作,確保處方審核與用藥指導品質。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工聯會舉辦圓桌會議 探討社區藥房發展策略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