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點ESG|從「免費輕食」看航空業「綠色」考量:便利與環保如何兼得?

【點新聞報道】昨日(7月31日),以香港為基地的大灣區航空宣布,即日起為所有航班乘客免費提供機上輕食服務。該服務覆蓋大灣區航空執飛的全部航線,包括往來香港與內地、亞洲等地的航班。免費輕食包含特色酥點,搭配Chairman's Pick精選飲品,為乘客在飛行途中提供一份愜意享受。

此前,乘客若想在機上用餐,需提前48小時預訂付費餐食,或在機上購買零食飲料。這一服務調整在為旅客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悄然引發了人們對航空業環保實踐的深層思考——免費供應模式下,一次性餐具使用、食物浪費等問題如何規避,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免費輕食背後的「隱形成本」

免費供應的模式,很可能導致一次性餐具、包裝材料的使用量激增,從而加劇塑料污染和碳排放。儘管航空公司可能會選擇可降解或可回收的材料,但其生產、運輸和廢棄處理過程仍會產生碳足跡和環境壓力。此外,儘管航空公司會精心準備,但乘客因個人口味、飽腹感或行程安排等原因未能全部食用,導致食物被丟棄的現象也難以避免,這無疑會增加食物浪費的風險。在追求極致客戶體驗的道路上,如何避免對地球環境造成額外的負擔,成為擺在大灣區航空乃至整個航空業面前的一道現實考題。

航空業的「綠色」轉型壓力

事實上,航空業正面臨着「服務升級」與「綠色轉型」的雙重壓力。一方面,航空公司需要不斷創新服務,提升乘客滿意度,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另一方面,全球氣候變化和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環保意識,又迫使航空業必須承擔起更多的環境責任,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如何在滿足乘客需求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如何在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這不僅是大灣區航空需要深思的問題,也是全球航空業共同面臨的挑戰。

國際先進經驗:如何做到「既便民又環保」

放眼全球,許多航空公司已在可持續發展領域邁出了堅實步伐,為行業樹立了標桿。他們積極探索使用可降解或可重複利用的餐具,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製品;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更精準地預測餐食需求,減少食物浪費;甚至在航班結束後,將未開封的剩餘食物捐贈給慈善機構,或將其轉化為生物燃料。此外,加強機上廢物分類管理,鼓勵乘客參與回收,以及優先採購本地化、可持續的食材,都成為航空業在提供便利服務的同時,積極履行環保責任的具體體現。這些實踐表明,提升服務與保護環境並非不可兼得,關鍵在於航空公司是否有決心和智慧去創新和改變。

乘客也是「綠色飛行」的主角

當然,綠色飛行並非航空公司單方面的責任,每一位乘客都是這場環保行動的重要參與者。在享受免費輕食的便利時,我們也可以從自身做起,為環保貢獻一份力量。例如,自帶水杯以減少對一次性塑料瓶的需求;根據自身需求取用食物,避免不必要的浪費;積極配合機上垃圾分類,確保可回收物得到有效處理。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匯聚起來便能形成巨大的環保合力,共同推動航空業向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大灣區航空的免費輕食服務是提升乘客體驗的積極嘗試,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於將環保理念貫穿服務全流程。航空業唯有在服務升級中嵌入綠色實踐,才能實現「乘客滿意」與「生態友好」的長期平衡,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鮮活樣本。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易點ESG|從「免費輕食」看航空業「綠色」考量:便利與環保如何兼得?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