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中心)今日(8月1日)公布登革熱個案的最新數字和基孔肯雅熱最新情況。由於在夏季期間氣溫及雨量上升,本港蚊患情況可能會加劇,加上市民在暑假會較頻繁前往蚊傳疾病流行的地區,因此出現蚊傳疾病輸入個案及本地傳播的風險有所增加。
登革熱
由7月25日至昨日(7月31日),中心錄得3宗外地傳入的登革熱感染個案,病人於潛伏期內分別曾到印度、菲律賓和泰國。截至昨日,今年錄得36宗外地傳入登革熱個案。登革熱在眾多鄰近旅遊地點普遍流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及越南今年至今已分別錄得超過二萬宗個案,新加坡亦錄得超過3000宗個案。另外,根據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資料,廣東省今年至今共錄得308宗本地感染病例,於7月21日至27日的一周內已錄得102宗,其中以廣州、雲浮、佛山和中山錄得的病例最多。
基孔肯雅熱
本港在2016至2019年每年錄得介乎1至11宗個案,全部為外地傳入個案。由2020年至今,沒有錄得確診基孔肯雅熱的個案。
根據佛山衞生當局資訊,截至7月30日佛山市已錄得超過6500宗個案,絕大部分個案在順德區錄得(5660宗)。全部均為輕症病例,沒有嚴重或死亡個案。此外,廣東省其他城市近日亦出現確診個案。澳門方面,自今年7月中起共錄得6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其中4名患者於潛伏期內曾到佛山市。
粵港澳三地一直按照行之有效的聯絡溝通機制,對涉及三地的傳染病進行聯防聯控工作。中心會繼續和廣東省、澳門的衞生當局保持緊密聯繫,按照風險評估採取適當的防控措施,預防基孔肯雅熱在本港傳播,保障市民健康。
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醫生說,不論在本地或外遊時,應時刻保持環境衞生、注意防蚊控蚊及採取個人保護措施,防止蚊子滋生及避免被蚊叮是預防蚊傳疾病的最佳方法。市民如從受蚊傳疾病影響地區回港,應在14日內持續使用昆蟲驅避劑,並密切監察自身健康狀況,留意發燒、關節痛或皮疹等症狀。若感到不適,應盡快求醫,並告知醫生外遊細節,以便醫生作出臨床診斷,並按個別病人情況安排適當檢測。市民切勿自行用藥,尤其是阿司匹林或非類固醇消炎藥(如布洛芬),因這些藥物可能引起嚴重副作用,例如增加出血風險。
中心於昨日(7月31日)舉行首場網上直播講座,講解有關基孔肯雅熱的最新資訊及健康建議,並回應市民的相關查詢。中心下星期會在Facebook專頁舉行第二場網上直播講座,講述防蚊措施及蚊患情況。詳情稍後會於中心的社交媒體賬號公布,歡迎市民參與。
市民應繼續採取下列防蚊措施:
- 徹底檢查集水溝氣隔、屋頂雨水槽、明渠及排水渠,避免淤塞;
- 每星期至少一次以鹼性清潔劑擦洗溝渠和排水明渠,以除去可能積聚的蚊卵;
- 汽水罐、空樽及空盒等垃圾應妥善棄置在有蓋的垃圾桶內;
- 栽種花卉的水應每星期最少徹底更換一次,盡量避免使用墊碟;
- 在雨季前把凹凸不平的地面填平;
- 如有需要,可於門窗裝上防蚊網,或在室內地方使用隔蚊簾或蚊賬;
- 避免在叢林逗留;
- 戶外活動期間,做好個人保護措施,穿着淺色長袖上衣和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上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蟲驅避劑。
市民如發現蚊患,應致電1823,亦可參閱以下專題網頁,了解詳情:衞生防護中心及旅遊健康服務登革熱專頁、衞生防護中心及旅遊健康服務基孔肯雅熱專頁、最新旅遊情報、使用昆蟲驅避劑的注意事項、衞生防護中心Facebook專頁、Instagram賬戶及YouTube頻道。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