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記者今日(7月30日)在仁安大廈樓下看到至少十間店舖處於關閉狀態,門楣上貼着告示,寫明因電力故障暫停營業兩日。只有一間政府營運的「綠在區區」仍在開放,記者進入店內,發現沒有空調非常炎熱,工作人員正對回收物進行整理。

記者採訪了大廈居民張先生,他表示從昨天開始就住在酒店,預計今晚和明天也會繼續住酒店。另一位居民王先生同樣住在酒店,他表示表示家中冰箱的食物已全部壞掉,因在附近上班,下午回家取些物品。居民們無奈表示「無辦法」。

昨日(29日)連場暴雨,天文台先後發出黃色、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觀塘康寧道23號仁安大廈電錶房疑受暴雨影響短路冒煙,全幢大廈及多間地舖一度停電。經搶修後,部分單位已恢復供電,但仍有99戶及部分地舖無電可用。

這宗事故不禁令人聯想到26日土瓜灣益豐大廈因鹹水管漏水導致停電事故。彼時全部4座大廈停電,隨後影響食水供應。經連日搶修,A座和C座於28日凌晨3時許逐步恢復供電,B座和D座則早於27日凌晨5時復電。


議員:完善地區治理後 「民官商」協作效率提升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表示,以往電力故障事故完全屬於大廈業主法團自行處理的事務,但自完善地區治理後,現已形成由民政事務處統籌、區議員和關愛隊出面協助的局面。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指出,在仁安大廈和益豐大廈的電力事故中,展現了「民官商」三方合作效率的提升,事發當晚即對有困難住戶完成三輪家訪。
記者觀察到,仁安大廈樓下設置了民政事務處安排的諮詢站,兩名工作人員從早上8點開始全天值班,告知居民有兩個庇護場所可供選擇:一是民政事務總署轄下的社區中心,可供休息;二是賽馬會旗下的社區會堂,可供沖涼、煮食及休息。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場所非常寬敞、明亮、乾淨。社區客廳門外還擺放了小桌子,上面放有關於「用電安全」的宣傳單張。


關愛隊人員表示,觀塘社區中心提供了水、餅乾、杯麵等食物供居民使用。社區客廳的工作人員則表示,今晚已有10人預訂床位,將在瑜伽墊或客廳沙發上休息。記者目測,社區客廳的兩層空間大約可容納大約20人留宿。



舊樓電力事故頻發 工程師分析:漏水短路是主因
記者就這兩宗舊樓電力故障採訪了中華電力高級顧問、工程師、立法會議員陳紹雄。他表示,兩宗事故的主要原因都是漏水導致短路。仁安大廈維修時間難以估計,因可能涉及更換一系列設備。若能安裝臨時供電箱,2至3日即可完成,但現場環境未必符合條件;若需安裝長期供電箱,則需更長時間。他強調,若因漏水導致短路,必須先清理電路環境,在不滲水的環境下才能安裝新設備,強調「安全最重要」,不能因心急而倉促施工。

香港工程師學會電機分部前任主席、工程師勞偉籌表示,事故發生後,機電工程署會要求業主法團聘請電力工程公司維修。陳紹雄進一步解釋,當大廈發生電力故障時,處理流程如下:
1. 若出現短路或火苗,需通知消防處處理;
2. 政府機電工程署介入調查;
3. 業主及法團需聯絡電力公司檢修;
4. 政府需調查事故原因;
5. 業主法團及物管公司需跟進維修進度,並向業主匯報。

工程師:保養不足是隱患 議員建議加強舊樓恒常支援
勞偉籌認為,這兩宗事故均與系統老化有關,但香港規定業主法團需每5年檢驗電力系統,因此不排除問題出在其他配套設施,如水喉、防水設備等年久失修。

住戶王先生抱怨,「唔知點解10號風球都無事,黑雨就突然壞咗,係咪防水要做得好啲?」
陳紹雄回應指,若平時維修保養得宜,物管公司有定期跟進,通常不會突然出現大問題。他指香港不少舊樓樓齡達50年甚至70年,涉及電力、水喉、消防等多方面問題,若業主及法團資金不足,可申請政府資助保養。鄧家彪建議對老舊樓宇實施強制檢查,同時提升政府對這類樓宇的資助比例。
楊永杰則建議,長遠而言,政府可重啟「樓宇更新大行動」,不僅針對電力系統,更應全面協助所有老舊樓宇。除現行「聯廈聯管」資助政策外,還需將支援恒常化,以更好協助老年居民較多的業主法團。

業主責無旁貸 法團明開會審批維修費用
多位專家均表示,主要維修責任仍在業主方,需動用業主立案法團資金進行維修。仁安大廈管理處向點新聞記者透露,明日(7月31日)將召開業主緊急大會,審批維修費用。

物管公司永嘉物業管理的彭先生告知點新聞記者,原先電力公司報價數十萬元,超出法團餘額,需業主集資;但最新報價降至十幾萬,法團可自行負擔。
鄧家彪認為,在如此緊急且影響廣泛的情況下仍要走這些程序,未免耽誤進度。他建議未來類似情況應允許政府先行介入維修,事後再由業主分攤。



維修進度暫未完全明朗
記者前往維修現場,見到有三四名工人,但他們無法確定修復時間。被問及故障原因時,工人回答是「漏水」。物管方彭先生交代,按目前進度,供電有希望於後日(8月1日)恢復。管理處人員表示仍在跟進,但不確定確切恢復時間,強調此次問題較為嚴重。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