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暑假期間市民外遊頻繁,加上鄰近地區疫情升溫,衞生防護中心近日警示,基孔肯雅熱輸入香港的風險顯著升高。這種由伊蚊傳播的疾病雖罕見致命,但若傳染期的患者遭本地蚊叮咬,可能觸發大規模社區爆發。為此,政府已啟動多層防線,聯同社區力量全力阻截病毒落地生根。
基孔肯雅熱可經由本港常見的白紋伊蚊傳播。為及早攔截病例,港口衞生科已在各口岸加強體溫篩查,對發燒旅客進行健康評估,必要時轉送醫院;同時強化口岸防蚊措施與衞生宣傳。衞生署亦持續向學校、院舍及旅遊業界更新防疫指引,並聯同食環署提供防蚊技術支援。
在社區層面,防控工作正積極展開。北區區議員姚銘、高維基、吳耀祖及社區幹事賴昊陽,7月開始聯同食環署北區環境衞生總監,在蚊患黑點粉嶺及上水,動用新型「大型機械超低微量噴灑器」滅蚊。此設備射程更廣,能高效進行大範圍霧化處理,較傳統人手背負式噴灑大幅提升效率。


市民防護同樣關鍵。衞生署呼籲市民外遊時,特別是往返疫區後14天內,務必持續使用含避蚊胺(DEET)等有效成分的驅蚊劑。若返港後出現發燒、關節痛等症狀,應立即求醫並告知外遊史,以利醫護及時識別處置,避免病毒透過蚊隻在社區傳播。

面對輸入風險升高,衞生部門嚴陣以待,社區滅蚊行動亦已升級。民建聯北區支部主席、北區區議員姚銘特別肯定食環署的努力,強調署方與社區協作對壓制蚊媒至關重要,歡迎市民舉報蚊患黑點,團隊會與部門迅速溝通跟進。他相信政府、社區與市民三方協力,落實「防輸入、早識別、控蚊媒」策略,方能守護香港免受基孔肯雅熱侵襲。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