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追蹤|泰國柬埔寨為何打起來了?

文/張永恒

泰柬邊境的炮火再次撕裂東南亞的天空。7月16日,三名泰國士兵觸雷事件,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雙方互指對方挑釁,關閉邊境口岸,驅逐外交官,直至戰機升空、炮彈橫飛。7月24日開始,柬泰兩國軍隊在奧多棉吉省、柏威夏省等邊境地區再次發生交火,不僅造成平民傷亡,更暴露出這對「宿命鄰居」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這場衝突遠非簡單的邊境摩擦,而是歷史積怨、資源爭奪與大國博弈共同作用的地緣政治標本。

7月24日,泰柬雙方在奧多棉吉省爭議區爆發交火,互指對方率先開火。泰國F-16戰機轟炸柬埔寨軍事設施,造成平民傷亡。雙方近期爆發衝突以來,不僅軍人傷亡數字不斷上升,還導致平民和學生的傷亡,令人十分揪心。

泰國和柬埔寨,是門對門、臉挨臉的鄰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其歷史恩怨可謂久矣。

泰柬衝突根源可追溯至9世紀吳哥王朝與素可泰王朝的領土爭奪,近代法國殖民統治遺留的邊境劃分問題更埋下隱患。

公元9世紀,吳哥王朝與素可泰王朝的拉鋸戰就已在今日的爭議區域上演。現代邊界糾紛則始於1904年法國殖民當局與暹羅(泰國舊稱)簽訂的條約——法國測繪隊單方面將柏威夏寺劃入法屬印度支那,埋下百年爭端。1962年海牙國際法院雖將寺廟判歸柬埔寨,卻對周邊4.6平方公里山地的歸屬語焉不詳,製造出「寺歸柬、山屬泰」的畸形現狀。2008年,柬埔寨柏威夏寺成功申遺,但此舉引發了泰國的強烈反彈和兩國之間的邊境衝突。泰國「黃衫軍」衝擊柬埔寨駐曼谷大使館,2011年雙方炮兵對轟造成28人死亡,歷史傷口從未真正癒合。

更棘手的是現代國界對跨境民族的割裂。泰國東北部聚居着300萬高棉裔,柬埔寨西北部生活着數十萬泰族人。當民族主義狂潮湧起,這些血脈相連的群體被迫在「國家忠誠」與「文化認同」間痛苦撕裂——2011年衝突期間,泰國「黃衫軍」曾裹挾民意衝擊政府,柬埔寨洪森政權則以「護土英雄」姿態鞏固權柄。

目前,泰國和柬埔寨的武裝衝突,已經造成一定的「民生災難」:泰國582所學校轉入防空洞教學,柬埔寨燃油價格單日暴漲15%,邊境貿易停滯,每日損失或高達3000萬美元。

而且,衝突還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外溢」:7月28日泰國空軍誤炸湄公河支流,導致老撾沙耶武裏省出現化學污染物跨境擴散,觸發其啟動《湄公河緊急事態預案》。更嚴峻的是,老撾境內有137個泰柬僑民混居村落,民族情緒對立引發多起械鬥事件。老撾GDP的32%依賴過境貿易,泰柬關閉邊境口岸致其物流成本激增47%。中老鐵路萬象南站積壓的柬埔寨農產品達8萬噸,直接衝擊香港投資者參與的老撾經濟特區項目——特別是香港嘉裏物流(Kerry Logistics)投資的萬象陸港(Vientiane Logistics Park),7月貨運量驟降60%。

從資本市場來看,​​香港交易所上市的柬埔寨企業股票(如金邊經濟特區開發)單周市值蒸發23億港元,泰國SET指數期貨持倉量下降18%;從對民生影響​​來看,在柬泰經商的6.8萬港人面臨供應鏈中斷風險,香港餐飲業進口的柬埔寨香米價格已上漲15%。

因此,這場衝突,還驗證了全球化時代的一個安全悖論:即便地理距離遙遠的香港,也會因產業鏈、資本流動和人員往來,成為區域衝突的隱性承受者。據了解,內地和香港遊客都超愛去泰國和柬埔寨旅遊,泰國因為免簽、物價低、海島多(比如普吉島),2024年光是內地遊客就去了412萬人次,香港遊客也有近50萬。柬埔寨的吳哥窟和西哈努克港也很火,中國遊客增長很快,其中香港人也佔了不少。

泰國和柬埔寨,都算不上地緣大國,在國際上受關注度不高,但因為他們都是中國的鄰居,他們的衝突,對於中國還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國人也都比較關注。中國外交部提出的「睦鄰互信、妥善管控分歧」的箴言,恰是照亮迷局的燈塔。泰柬兩國是「搬不走的鄰居」,更是瀾滄江-湄公河滋養的文明手足。保持冷靜克制,盡快停火止戰,通過對話協商和平解決分歧,早日恢復邊境地區和平穩定,是國人的心聲,也是衝突中的兩國人民的共同夢想。

當下最重要的,不是拿出又一個「贏者通吃」的解決方案,而是創造性地將爭議區轉化為合作試驗區——畢竟,沒有哪場邊境衝突的勝利者,能真正帶來和平。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熱點追蹤|泰國柬埔寨為何打起來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