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食環署今日(26日)表示,因應近期鄰近地區和部分海外國家的基孔肯雅熱個案數字大幅上升,近日已採取多管齊下的措施以加強防控蚊患,並呼籲市民加強防蚊滅蚊措施。食環署在各分區召開「跨部門地區滅蚊專責小組」會議,根據最新的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對蚊患風險較高的地點採取具針對性及持久性的防蚊滅蚊行動,聯同房屋署及康文署等不同部門在公共地方、公共屋邨、公園等加強巡查,如發現蚊子滋生地,會即時採取行動。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健康提示,基孔肯雅熱的潛伏期一般為1至12天,多為3至7天。其中,發熱會持續1至7天,伴有寒戰、全身肌肉疼痛、嘔吐等;皮疹多出現在發病後第2至5天;關節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關節,腕關節受壓引起劇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徵。
食環署呼籲市民繼續攜手合作,及早於家居及其他環境採取防蚊及滅蚊措施,包括:
1.保持環境衞生,妥善棄置垃圾,特別是空罐和飯盒等容易積水的廢物應置於有蓋的垃圾桶內。
2.每星期清洗花盆底碟及避免積水。
3.每星期更換花瓶內的水及洗刷花瓶內壁;蓋好水桶、水盆等貯水容器。
4.檢查雨傘架、雨傘筒和冷氣機托盤,避免出現積水。
此外,食環署亦建議市民和物業管理公司,應經常保持溝渠暢通及填平凹陷的地面,以防積水,並每周最少一次以鹼性清潔劑擦洗溝渠和排水明渠,除去可能積聚的蚊卵。
相關閱讀: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