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香港青年國際法律人才「帶路行」活動7月21日展開,由外交部駐港公署條法部主任周倩參贊帶隊。繼首站前往北京後,近20名香港法律界青年轉赴新疆喀什,參觀喀什老城、深圳國際仲裁院喀什分院、喀什綜合保稅區等地,與這座千年絲路重鎮來場奇妙邂逅。
「不到喀什不算來過新疆」,是團員們在喀什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對於大多數香港團員來說,關於新疆的關鍵詞只是腦海中模糊的「沙漠、駱駝、羊奶」,這裏的一切都令人好奇。25日早,參訪團來到喀什古城,陶罐、地毯、都塔爾琴等商品擠滿街道兩旁,在陽光下蒙上一層溫柔的金黃;坎土曼巴紮鐵業公社裏,鐵鎚的敲擊聲粗獷沉穩,引得團員忍不住上手體驗;夜市巴扎的維族小哥大秀高空接酸奶,四濺的奶滴氤氳着醇香,煙火美食在大家舌尖綻開。



走進喀什市老城區保護綜合治理紀念館,參訪團翻開了喀什老城背後的歷史一頁。「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水管牆上掛,解手房頂爬」,是2010年前喀什古城的真實寫照。面積4.25平方公里的老城區居住着13萬人口,每平方公里高達3.06萬人,是香港人口密度的4.4倍。此外,喀什位於地震活躍帶,民居大多是土木、磚木結構,年久失修搖搖欲墜。

據介紹,為推動老城危舊房改造,項目總投資超過70億元人民幣,範圍8.3平方公里,涉及28個片區的近5萬戶、22萬多人。「一戶一設計」、保留原本風貌肌理、配套發展旅遊,於細微處體現尊重民意、文化,通盤考量民生發展。

團員表示,看完古城今昔對比照片,深刻感受到國家在「保護中發展」所體現的為民初心。「在紀念館看到一個錄影片段,講老城當時水浸,住在裏面的居民其實都好辛苦,要搬水生活。有房子要用木條撐住牆,人們才可以繼續在那裏生活。政府做工程翻新,令到它現在安全好多、乾淨好多,我覺得這是好好的一個措施。」


參訪團還來到深圳國際仲裁院喀什分院「取經」。2023年成立的喀什分院「向西開放」,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經貿往來,為中外當事人提供商事爭議解決服務。有團員認為,希望多實踐「內地+香港」仲裁融合發展,鞏固強化香港國際仲裁獨立性和公信力,助力中國國際仲裁裁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走出去。


下午,團員到訪喀什地區博物館,沉浸式學習新疆歷史文脈與民族團結史詩,與歷史撞了個滿懷。看到鎮館之寶「飾緙絲邊緣絹棉袍」、「南北朝三耳壓花陶罐」等,大家對喀什歷史繞不開的三個詞——絲綢之路、民族、宗教,有了一些看得到的真切體會。
喀什市博物館作為南疆地區重要的綜合性歷史文化展館,全面展示了喀什從古代絲綢之路樞紐城市,到新時代國家向西開放門戶的發展歷程。館內陳列了大量珍貴文物與圖文資料,涵蓋了青銅時代、漢唐西域都護、喀喇汗王朝、清代回部治理等多個歷史時期,呈現出多民族文化在此交融共生的恢弘畫卷。



喀什跨境電商展示交易中心,更是讓參訪團大開眼界。來自中亞、日韓、東南亞等3000餘種跨境商品匯聚於此,「線下體驗+線上下單+寄遞到家」的一站式購物體驗,再加上零關稅激抵價格,讓在香港見慣全球好物的團員們也難忍誘惑,紛紛化身「購物狂魔」滿場掃貨。


自2022年1月喀什地區獲批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來,喀什利用綜合保稅區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優惠政策,以及海關相關扶持措施,圍繞「五大中心」功能定位,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運營,實施精準招商引資,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喀什「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地理優勢,在這裏轉化為強勁的外貿動能,成為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生動註腳。

(點新聞記者張芃芃報道)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