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雅魯藏布江奔騰的流水正被賦予新的使命。近日,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式開工,這項總投資超萬億元人民幣的超級工程,不僅標誌着中國能源轉型邁入新階段,更以生態保護與區域協同發展的創新模式,為全球能源治理與合作提供中國方案。多位受訪專家對香港文匯報表示,雅下水電工程建成後,將可有效緩解周邊國家能源貧困,推動周邊國家經濟民生發展。同時,「水霸權」不是也決不會成為中國的選項,中方始終就水電工程開發同下游國家保持良好溝通與合作,相信雅江工程可成為「周邊命運共同體」的紐帶,實現互利共贏。
雅魯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穿越地球上最長和最陡峭的峽谷,擁有亞洲最豐富的未開發水資源。雅下水電工程所處位置河段落差大,是全球罕見的「水能寶庫」。項目預計裝機規模約6,000萬千瓦,每年可提供近3,000億度的清潔、可再生、零碳電力,足以滿足逾3億人年度用電需求。
跨境電網可向鄰國輸出能源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表示,雅下水電工程本身不消耗水,只利用水的勢能發電,對流域的總水量沒有負面影響。項目建成後,將使河流徑流的年分布更加均勻,有利於下游國家的水資源開發和防災。

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於今在《國家智庫》發布文章,提出雅魯藏布江下游靠近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工程建成後可通過跨境電網向尼泊爾、孟加拉國等南亞國家輸出清潔能源,打造「中國—南亞綠色能源走廊」。通過能源合作緩解區域能源貧困,增強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互信。此舉不僅拓展中國清潔能源市場,更將「一帶一路」從「基礎設施聯通」升級為「綠色發展共同體」。
水電開發兼顧下游關切
近年來,在氣候變化加速的背景下,全球極端天氣事件更加頻繁,強度更高,影響範圍更廣。董煜表示,雅魯藏布江下游的水電開發是基於適應氣候變化、履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綠色能源轉型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而採取的務實行動,符合上游地區人民的生存和發展權利。
他指出,中國作為大壩和水電技術領域的領先國家之一,已形成世界上最先進和完整的產業鏈,以及健全完善的技術標準體系。在水電開發方面,中國始終秉持負責任的態度,充分考慮水電開發與生態保護的需求,充分兼顧對下游地區的可能影響以及相關國家的合理關切。
「水霸權」不會成中國選項
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不追求單方面利益最大化,更不會做損人利己、以鄰為壑的事。「水霸權」不是也決不會成為中國的選項。事實上,中國一直以負責任態度和務實行動應對跨境水資源問題。中國與周邊國際河流流域國家已經簽署了50多個雙邊水資源治理條約及協議,建立了10多個以合作開發、生態保護為核心的國家間跨境流域治理機構。以瀾滄江為例,中方作為上游國家,始終就開發有關水利水電工程同下游國家保持良好溝通與合作,實現了互利共贏的效果,並得到各方積極評價。

在於今看來,雅下水電工程的生態保護模式可作為全球大型工程與生態協調的模板。他認為,未來可將能源合作延伸為跨境生態、減災等領域的多邊合作,通過跨境水資源合作與能源互聯互通,雅江工程可成為「周邊命運共同體」的紐帶,構建「穩定、合作、共贏」的地緣新秩序,推動「競爭型地緣關係」向「合作型地緣關係」轉型。

專家指出,雅下水電工程有助於提升中國在邊境地區的影響力,通過跨國電網互聯,未來或向東南亞、南亞輸送清潔電力,促進區域能源合作與地緣經濟整合。於今相信,在經濟合作層面,該工程有利於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推動各國在水電等多領域合作,帶動經濟增長,吸引投資促進區域繁榮。
外交部:雅下水電工程不會對下游地區產生不利影響
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應詢表示,雅下水電工程建設有利於全流域防災減災,不會對下游地區產生不利影響。
有記者問,印度和孟加拉國對中方在西藏實施的水電工程表達了關切,非政府組織亦就該項目可能影響生物多樣性和人民福祉表達了擔憂。外交部對此有何回應?中方是否已就大壩建設和對下游的影響同周邊國家進行了溝通?
郭嘉昆表示,雅下水電工程建設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旨在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大力改善當地民生,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中方在跨境河流開發上始終秉持高度負責任的態度,也有豐富的水電工程開發經驗。
他指出,雅下水電工程規劃設計和建設,嚴格按照中國行業最高標準,全方位開展工程建設、生態環保,避讓多處重要生態環境敏感區,最大限度保留原始生態系統。雅下水電工程建設有利於全流域防災減災,不會對下游地區產生不利影響。
郭嘉昆說,中方同有關下游國家開展了水文報汛、防洪減災等合作,也就雅下水電工程進行了必要溝通,將繼續同下游國家加強合作,造福流域人民。
(來源:香港文匯報 記者:任芳頡)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