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馮煒光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最近接受訪問說要體現夏寶龍主任倡議的「香港無處不旅遊」,發掘東江縱隊等遺蹟作紅色旅遊。筆者深表贊同。然而香港的旅遊,若要和歷史文化有關,不光是東江縱隊。香港作為歷史悠久的城市,至少有四種不同的文化之旅:
1)千年古蹟遊
香港深水埗的李鄭屋古墓,據考證該墓是東漢時期的。東漢是公元25年至220年,距今至少2000年。雖然香港的古墓規模不能和西安、北京等古都相比,但李鄭屋古墓也有50件陶器等陪葬品,這也印證了香港不是19世紀1841年英國人強佔時才開埠的,香港早便開埠。另一印證是新界西北的屯門,這個名字源自唐朝時期「屯兵之門」,以便守衛珠江口。唐朝是公元618至907年,距今也至少1000多年。當然,屯門今天只是高樓聳立,沒有什麼唐朝遺蹟。但若請歷史學家根據唐朝海圖來個大約定點,總能樹個碑,讓旅客打個卡。就像筆者到訪新疆喀什地區的塔什庫爾乾,據考證那是唐玄奘由西天䭾經書返國經過的山口,具體行徑當然找不到了。但新疆當局在山口樹了個碑,並寫上「佛教之門」四個大字,旅客們便趨之若鶩。因為唐玄奘當年見到的帕米爾高原,和今天分別應不大。
唐朝滅亡後,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07-960年)。其中在廣東、廣西和海南一帶有個叫南漢的國家,其末代皇帝南漢後主劉鋹(公元958-971年在位)便曾派遣3000士兵在今天大埔對出海面採集珍珠。士兵有3000人,供應這3000人飲食起居及被驅至海中採珍珠的,至少又有數千人,所以那時大埔是個近萬人聚居人的小城鎮。當時大埔海面一帶不叫大埔,而被名之曰「媚川都」,取自西晉陸機《文賦》中「石蘊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一句。
2)殖民時期見證遊
香港在1841年1月26日被英國殖民者強佔。當時鴉片戰爭(1840-1842年)仍未結束,英軍便強行登陸,聲稱香港這小島歸屬英國女皇。當日登陸處是今天上環的水坑口街,英文名字仍然叫做Possession Street。這個英文名字是擁有的意思,英國殖民者是以此來標誌其佔領。
中環也有條小街叫砵甸乍街,這位砵甸乍有份在1842年8月在南京強迫清廷簽訂我國第一條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條約規定要割讓香港島,砵甸乍之後也成了香港第一任港督,是香港殖民統治史上28位港督的第一位。至於在中環「大館」附近的伊利近街,是因為伊利近(又名額爾金)而來的。這位仁兄雖然後來獲封勳爵,但其行為卻極其野蠻。就是他在1860年10月18日堅持燒掉人類寶貴文化遺產,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旅客若來到這裏,應該痛批這位表面「道貌岸然」,卻是真正野蠻人的英國殖民者,這裏就是殖民統治的見證之地。
3)孫中山革命文旅遊
中環早便有條中山革命文物徑。孫中山在香港的革命足跡,遍布香港島中環一帶。1923年2月20日孫中山已享譽全中國時,他回到母校——香港大學演講並在陸佑堂的前地和學生們拍照。之後,孫中山便開始在廣西等地籌劃聯俄聯共,親手揭開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序幕。
4)中共領導人紅色事跡遊
大家可知道新中國開國總理周恩來曾避禍香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周恩來領導中共打響武裝革命第一槍。由於缺乏經驗,起義3天后便退出南昌,輾轉南下。1927年10月左右,被國民政府重金通緝,又因虐疾而陷入昏迷的周恩來到了汕頭。若留在那裏,他隨時九死一生。最終在聶榮臻及葉挺等人護送下,一葉孤舟到了油麻地避禍。你沒看錯,就是油麻地。周恩來當時化名李姓富商在這裏養病大半個月。之後周恩來回內地繼續革命。1928年初,周恩來再來香港召開秘密會議,檢討1927年12月廣州起義失敗原因。之後終其一生,周恩來再未踏足香港。周恩來1927和1928年在香港的行蹤,記載在內地出版的《周恩來年譜》中,是官方權威記載。可以說,香港「養病」養出了個開國總理。2017年的一齣電影《建軍大業》,紀念解放軍建軍90年,其中便有約數分鐘鏡頭,講扮演周恩來的演員朱亞文在南昌起義後「養病」,便是根據這段真實歷史拍出來的。
我國十大元帥至少有5位,也像周恩來一樣,在紅色革命時期,在香港堅持鬥爭。他們是聶榮臻、葉劍英、劉伯承、賀龍和徐向前。至於今天新世界大廈所在的皇后大道中18號,在1938年時名為「粵華茶莊」,實際上是中共八路軍駐香港秘密辦事處,負責人是廖承志。廖公在1980年代負責港澳事務。港人尤其經歷過回歸的,都會知道廖公。
至於在下亞厘畢道的香港外國記者會(The Foreign Correspondent Club, Hong Kong),該會的大堂吧掛滿照片,最顯眼的一幀是毛澤東和蔣介石1945年8月在重慶外國記者會會址舉行晚宴祝酒時的照片。這幀照片是講述重慶和談這段歷史時,繞不開的照片。照片雖然不是攝於香港,但卻是攝於當時在重慶的外國記者會。1949年解放戰爭後,該會來到香港,並一直承傳至今。
其實不只我國紅色革命。1930年2月3日,有數位越南人以打麻雀、在宋皇臺公園一帶「旅遊」為名,召開秘密會議。他們在商討一件大事,成立一個政黨,名曰越南共產黨。對,就是今天在越南執政的越共。當時有份開會的,當然有胡志明。1931年仍然在香港的胡志明被港英當局拘捕並被囚禁在中環「大館」,法國殖民者立即要求引渡胡志明回越南,並準備執行死刑。當時一位在香港執業的英國人大狀義助胡志明,為他出庭辯護,最後胡志明在被囚「大館」2年後獲釋,逃過了被引渡回越南處決的厄運。可以說,香港因緣際會,「囚禁」也「拯救」了越南國父級大人物,而「大館」就是見證。
香港是歷史悠久的城市,在1000多年前的五代十國時期便是真正的「東方之珠」,真的有珍珠出產。19世紀末是推翻滿清的重要基地,孫中山的第一次起義1895年10月的乙未廣州起義,便是以香港為基地。當時有份一起籌劃革命的楊衢雲1901年時被清廷殺手暗殺於港島結志街,並被葬在跑馬地墳場至今。早幾年有齣電影叫《十月圍城》,張學友扮演的角色一開場便被槍殺,張扮演的便是楊衢雲。到了紅色革命時期,香港不單為我國革命精英提供蔭庇,還為越南革命作過貢獻。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若真的要落實夏寶龍主任倡議的「無處不旅遊」,光是歷史一環,香港便有不少地方可以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