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僱主為「慳錢」解僱本地員工聘外勞 張宇人:二者成本相若

多位業界僱主代表召開記者會。(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點新聞報道】針對近期坊間關於本地僱主為節省成本聘用外地勞工、甚至解僱本地員工的爭議,多位業界僱主代表今日(23日)召開記者會強調,外勞引進實屬必要,且綜合成本未必低於本地員工。業者更指出,外勞不僅緩解人力短缺危機,更助力提升服務水平、推動產業升級,惟現行審批機制周期過長,如縮短可緩解餐飲業困境。

外勞成本「不低於本地員工」 填補人力結構性缺口

立法會議員張宇人。(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立法會議員張宇人解釋,外地勞工的薪酬雖看似較低,但僱主每月須額外支付僱員再培訓費用;住宿費用雖能扣除工資的10%,但仍需要僱主再補貼。他進一步指出,相關法例要求僱主承擔外勞的醫療費用,該筆費用更是無法預計,加上這些開支,整體成本與聘請本地員工相若。此外,他提到許多本地員工不願從事長工,而是傾向兼職,導致行業人手短缺,引進外勞實屬必要。

僱主代表在提問環節回應記者時舉例,外勞侍應員工的薪資中位數約為1.58萬港元,若計入住宿及醫療開支,實際成本不低於本地侍應員工的1.8萬港元薪資。

審批周期過長 餐飲業盼政策鬆綁

張宇人提出,現行外勞輸入機制冗長,僱主需先本地招聘4周未果才能申請外勞,且審批耗時超過4個月。他直言,縮短流程可減緩餐飲業倒閉潮,透過外勞擴充人手,並可進一步活化夜市經濟。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主席梁振華以實務為例指出,颱風等極端天氣常致三分之一本地員工無法上班,外勞的穩定性此時成為關鍵支撐。

外勞提升服務體驗 促產業升級轉型

香港餐飲業聯會主席楊振年。(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香港餐飲業聯會主席楊振年認為,外勞引進對餐飲業長遠發展具戰略意義。他們不僅分擔基礎崗位壓力,更提升服務水準,例如優化客戶用餐體驗。

現代管理(飲食)專業協會副主席梁進則分析指,儘管外勞增加住宿、醫療等成本,但業者願承擔額外成本是為了行業復甦,並藉此推動產業升級,減緩「北上」消費趨勢。

本地青年就業斷層 外勞補位是無奈之舉

餐飲企業稻香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鍾震峰坦言,香港年輕人普遍不願投身餐飲業,導致業界面臨青黃不接,外勞成為維持服務的重要人力。

香港智慧餐飲協會副主席楊浩宏亦指出,引進外勞後,原有本地員工壓力減輕,顧客滿意度顯著提升。

失業率數據遭質疑 政策需因地制宜

對於近期有餐飲業界失業率不止3.5%,甚至攀升至5%至6%的說法,張宇人指數據或「存在水分」,強調餐飲業困境源於結構性人力短缺,而非單純失業問題。

業界僱主普遍認同,外地勞工是解決當前人手短缺的重要途徑,但強調引進外勞並非單純為節省成本,而是應對本地招聘困難的必要之舉。他們呼籲政府進一步優化外勞政策,縮短審批時間,以支持餐飲業持續發展,同時帶動香港夜市經濟及產業升級。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傳僱主為「慳錢」解僱本地員工聘外勞 張宇人:二者成本相若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