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甲骨文香江之約:讓更多的孩子愛上中華文化

【點新聞報道】當維多利亞港華燈初上,一場穿越3000多年的甲骨文之約叩響了現代人的夜生活。7月22日傍晚,特色展覽《了不起的甲骨文》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的最後一天,展廳內依然人流如織。

展覽以創新的「文化+科技」形式,讓沉睡3000多年的甲骨文煥發新生,在香港這座國際都市掀起一股傳統文化熱潮。當天距離閉館僅剩1個小時,不少觀眾還沉浸在「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的時空對話中。

夜訪甲骨文:閉館前的沉浸體驗

步入展廳,時光彷彿慢了下來。一位觀眾不停地舉起手機,將甲骨文十二生肖和《河南日報》版面裝置作品一一定格;一位白髮老人捧着《了不起的甲骨文》一書細細研讀,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剛下班的父母帶着孩子穿梭於互動展區,在親子時光中完成一場生動的美育課;來自遠方的遊客連連讚嘆:「晚上還能看到這麼好的展覽實在太驚喜!」這場持續到晚上8點的展覽,讓每個走進展廳的人都體驗到了香港夜生活獨特的文化韻味。

「內地的展館大多下午5點閉館,上班族在工作日根本來不及參觀。」來自山東的遊客蘇女士感嘆。而香港中央圖書館將閉館時間延至晚間,不僅為本地市民打造了一個文化充電站,還讓外地遊客多了一個文化目的地。在這裏,古老的甲骨文不再沉睡,而是隨着城市的脈搏跳動,與「東方之珠」的活力一同躍動。

科技賦能:生動可感的文化尋脈

當遊客在《一片甲骨驚天下》摹刻作品前屏息凝望,當孩童追尋十二生肖從甲骨文到簡體字的演變軌跡,當觀眾戴上頭顯泛舟洹水之上、親歷甲骨占卜時,一種跨越時空的共鳴悄然生成。

「這些符號不是冰冷的刻痕,而是我們文明的基因。」來自福州的黃翠雅老師,指着展櫃中的甲骨片說道。她說,「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亮點很多,無論是沉浸式電影,還是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宇宙等數字交互藝術,都體現出十足的科技感,非常吸引人。而展覽更大的意義在於,以生動可感的方式進行文化尋脈,讓文化自信在科技賦能下自然生長。

黃女士說,希望這樣的「高規格展覽」能夠走進內地更多城市,讓沉睡千年的文明密碼以青春化的方式激活課堂,讓更多的青少年認識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非凡魅力。當晚,她和朋友們在展廳裏一直待到閉館,才戀戀不捨地離開。

多元與自信:走向世界的文化底氣

曾在武漢雙年展上展出的《水之方城》裝置藝術,如今在香港再次引發關注。這件構思精妙的作品,從《廿體千字文》等古籍中精心提煉出250個與水相關的篆書字形,通過層層疊疊的透明紗幔,構築出一個影影綽綽的文字迷宮。藝術家以水喻文,讓觀眾在穿梭間感受漢字如水般流淌千年的生命力——既是形態上的波磔起伏,更是文化上的源遠流長。

《甲骨文·宇宙》則以短短兩分鐘的視頻動畫,構建了一個神秘的漢字宇宙。其以甲骨文為原點,囊括了羅盤的空間秩序、五行的能量流轉、星宿的時間軌跡、生肖的生命律動,用數字藝術營造出天人合一的哲學意境。

「展覽妙趣橫生,讓人在輕鬆觀展的同時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定居香港的朱佳佳女士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她認為,「這個展覽在追求國際視野的同時,又具有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相比內地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教育,香港小朋友更需要這樣的文化熏陶。」從事教育行業的黃翠雅女士也深有感觸:「文化自信需要從小培育。當孩子未來站在世界舞台、面對多元文化的交融時,他才能既堅守文化根基,又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擁抱世界文明。」

展覽上,記者還偶遇了一對韓國華僑母子。媽媽說,為了讓孩子學好中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她帶着三個孩子移居香港,希望孩子不忘自己的根。

讓更多的孩子愛上甲骨文、愛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亦是今次《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覽舉辦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點新聞記者綜合河南日報報道 視頻來源:河南日報)

相關閱讀:

(有片)甲骨文在香港「舞」起來

《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至7·22 羅淑佩推介多元趣味體驗

(有片+多圖)甲骨文展|羅淑佩沉浸式逛展直呼「有趣」 學生猜字「燒腦」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甲骨文香江之約:讓更多的孩子愛上中華文化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