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中華文化節2025」的重點活動之一、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主辦的《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覽,今日(11日)起至7月22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展覽免費開放參觀,以「甲骨千年 見字如面」為主題,透過文化、藝術與科技的創新融合,全方位展示甲骨文的魅力。
記者觀察到,此次展覽中,甲骨文不再是黑白難辨的存在,而是用各種色彩繽紛的圖像和線條展示出來。展覽劃分了不同的知識區域,有和二十四節氣結合的動畫短片,還有融合了十二生肖的透明雕塑。進入展區後,彷彿進入了一個老少咸宜的靈動世界,五彩繽紛且充滿靈感。甲骨文不再晦澀難懂,而是變得觸手可及,充滿了想像力,真正實現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令古老的文字在當代「覺醒」。
展區內充滿了視聽影音的現代場景以及活動模塊字,激發觀眾去觸摸和體驗。在百家姓展區,很多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姓氏。甲骨文亦融入了明信片、書籍,甚至現代餐具,讓市民能輕而易舉感受到與商朝的鏈接,聆聽到遙遠的心跳。結合最新的XR技術,戴上眼鏡就可以實時互動,通過體感去觸摸,那些甲骨文彷彿在身邊跳動,市民爭相排隊體驗。


羅淑佩玩轉XR:盼康文署多引進趣味展覽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沉浸式參觀了展覽,她體驗了XR電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榮耀》,過程中能夠親手觸摸甲骨文,「很有趣,似乎是在不停進入新的場景,結合科技體驗如此古老的文字。希望康文署的展覽以後也能讓大家看到更多有趣的東西。」羅淑佩表示,可惜今日不夠時間看完25分鐘,只看了兩個場景,也覺得非常精彩。
被問及展覽對香港市民的意義,羅淑佩表示,甲骨文是中華文字的源頭,「揭示了漢字造字邏輯,雖然現代人用輸入法,但認識文字的源頭能激發興趣,尤其推薦帶小朋友來。」
除了體驗XR沉浸式電影,羅淑佩在諸多區域都駐足交流。例如她會詢問策展人有關占卜的古代方法,還會了解甲骨文會不會對寫書法有幫助,看到甲骨文融入到現代的明信片卡片中,也讚不絕口。



香港文聯會長馬逢國體驗XR電影後直言,「動態展示比靜態展覽更令人印象深刻,年輕人一定會喜歡!外面同類體驗要收費,這裏免費,是宣傳甲骨文的絕佳載體。」



策展人陳楠:驚喜發現嘉賓有書法基礎
清華大學教授、展覽策展人陳楠創作了《甲骨文·動物世界》《甲骨文·宇宙》等數字藝術作品,融合工業風與傳統象形文字。他分享道,今日在向羅淑佩和馬逢國講解時,驚喜發現嘉賓們有書法基礎,例如講到冊字時,他們知道金文和甲骨文的關係,亦非常驚訝羅淑佩知曉「羅」的象形字是「網」「鳥」「絲」三字的組合。陳楠還將自己創作的甲骨文卡片送給了羅淑佩。

「很多展品昨天深夜才運來,一直在緊急布展,看到很多市民,尤其是孩子來看,是沒有想到,原以為甲骨文是很枯燥的東西。」陳楠表示,他在清華美院教書時,希望把甲骨文弘揚成為顯學,而非絕學,讓大家都能參與其中。

各界反饋——老少咸宜:從書法家到小學生都滿載而歸
市民陳先生是一位資深書法家,他表示自己會寫甲骨文,至少認識幾千種不同字的寫法,因為每一個字都有多種寫法。他認為甲骨文的難點在於記憶,因為字形複雜,並表示今日現場展示出的字經過美化,令觀眾更加容易接受。
對於現代人看甲骨文展覽有什麼意義,他強調,「祖宗的東西必須傳承」,已計劃帶學生來觀摩,希望未來有更多類似的展覽來港,推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現場一位郭先生是畫家,認真地拿着畫板在臨摹甲骨文。他表示自己正在學習,這也許就是文字和繪畫的相通之處。



一位譚姓小朋友今年11歲,上小學五年級。他在展示百家姓的甲骨文區,興奮分享「解謎」樂趣:「我先猜甲骨文是什麼字,再看答案,雖然常猜錯,但很有趣!」他就讀中一的哥哥分享道,會介紹自己的夥伴來看展,因為可以認識到更多中華文化,來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