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共享單車違泊盛行 政商應齊合作管理

文/馮沛賢

疫情期間不少市民選擇行山,改變消費模式外,亦改變了出行習慣,市民傾向步行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疫後多了市民選擇單車代步。近年共享單車營運商分別落戶香港,主要集中在新界區,既能方便市民同時能營利,本是雙贏做法,惟共享單車亂泊問題相當嚴峻,尤其是在筆者服務的屯門區一帶,期望政府當局及營運商能共同解決亂泊問題。

本港交通便利,四通八達,但新界地區始終地方寬廣,即使已有巴士、西鐵及輕鐵,各站距離市區及住宅區仍有一段距離,故不少新界居民傾向使用單車,騎車到達各站後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故此,共享單車營運商目前只在屯門、元朗及天水圍營運。新界區始絡地形多山,屯門因正進行屯門南鐵路延綫工程而變得道路狹窄,使用單車的優點便是路線比較彈性,一旦某段道路發生故障,可繞道而行。

屯門共享單車違泊問題嚴重,亦因違泊問題數次在區議會上討論,違泊問題既破壞單車,亦阻礙行人,對於營運商來說亦有損失,單車損耗率因而提高。早年內地也有共享單車違泊問題,幸得內地各地方政府的政策出台,規定共享單車必須停泊在指定位置,否則將會繼續收費,不能結束使用,甚至罰款。深圳的單車配備智能停車感應器,確保車輛停放在指定區域,減少亂停放問題;福建省湖里區城管局透過建成共享單車監管平台,制定《湖里區城市管理局共享單車企業績效考核細則》,打造共享單車智慧管理模式,共享單車透過監管平台自動辨識框架外停車、散落車輛等亂象,透過影片辨識並發出調整指令,第三方巡查並發出運作指令,提升管理成效。同時,當地政府牽頭建立了「共享單車執法協調群」,監管平台收到預警出現共享單車胡亂停放的情況,工作人員立即將相關問題告知營運商。營運商抵達現場,半小時內將多餘的車輛清運至其他停車點。由此可見,政府部門與營運商需要共同建立機制,加強合作以解決共享單車違泊問題。

歐洲市場亦對共享單車嚴格監管,許多城市要求共享單車企業設立指定停車區、限制車輛數量,甚至繳納管理費用。德國更開發「虛擬停車站」技術,通過應用程式引導用戶停放,降低違規風險,通過智能監控及增設停車點應對。

政府近年積極發展新界新市鎮,洪水橋未來目標將會有30萬人口,相信使用共享單車的需求會隨着人口增長而上升,共享單車便利居民出行,期望政府能與營運商找出可行方案,妥善運用及加強管理,令居民可以安心使用共享單車。

(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屯門社區參與及文化康樂委員會副主席、屯門區議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共享單車違泊盛行 政商應齊合作管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