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1959年創校的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下稱「元信」),是天水圍區內排名前列的Band 1英文中學。學校近年升讀大學的學生比例高達86%至89%,今年DSE未放榜時,已有學生獲清華大學錄取。新學年展望中,校長尹浩然明言,「想像一個擁有幸福感又能駕馭科技的人,他理解自己的家國,然後在國際舞台上為自己家國奮力,這就是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那麼,元信如何實現人才培育目標?點新聞邀請元信校長團隊、就讀學生及家長,全方位解析元信的教育理念及入學秘籍。

老師做伯樂 助學生「夢飛翔」
為挖掘每一位學生的潛力和特質,學校別出心裁設置「夢啟航」與「夢飛翔」計劃,為每位學生設置一對一導師。韋慕琹助理校長(公共關係及教師發展)解釋,中三的「夢啟航」計劃是幫助學生探索學科興趣,而高中三年的「夢飛翔」計劃幫助學生探索夢想及指導學習策略。
以就讀學生謝梓悠為例,她在尹浩然校長指導下,確認對生物科的興趣,目標以後投身醫療行業,並主動對標大學收生要求規劃學習。她分享道,「想讀好書自然會有壓力。但因為我現在面對自己喜歡的科,所以壓力轉化為我讀書的動力。」這正是學校提倡「興趣驅動目標」的體現。
與此同時,元信堅信學生不論成績高低,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與責任。從中二起,元信鼓勵每位學生至少擔任一個領袖崗位,既可以主動選擇,也可以由老師和家長充當伯樂推薦。謝梓悠今年便擔任總領袖生、總服務生長和總音樂隊長職務,她認為,「參加這些領袖崗位和培訓,首先是學到待人處事的方式,無論是作為隊長或團隊裏的一員,都學會了如何去聆聽其他人的感受和主動承擔責任。」

從課堂到衛星STEAM教育成果亮眼
作為STEAM教育的佼佼者,元信不僅於課堂全方位培養學生AI素養,更通過跨學科項目、大學教授領導真實科研項目等豐富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今年,元信學生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斬獲「Prize of Rising All-Star」特別大獎及銀獎,充分體現學校在STEAM教育的卓越成果。
「我們比較有特色的是,在中三有一個跨學科的科目,學生會創造出一個成品,最後在校內大型活動STEAM Expo中展出」,陳耀明副校長(教務及科技創新)介紹,同學充滿巧思,有的製作海嘯警報器,有的設計聲能發電機,聊天也能產生電。學校亦與香港城市大學合作,邀請教授帶領學生進行真實科學研究。除此之外,學校年底更將發射「元信一號」與「元信二號」衛星,學生可參與操控,體驗前沿科技。
教師層面,學校設立人工智能教師發展基金,鼓勵老師運用AI優化教學。於英文科及英語文學科任教的張依琪助理校長表示,AI有效減輕了老師重複性的工作量,讓老師騰出時間與學生進行更具深度與有意義的互動。

不止成績 更重「樂學」
元信的樂學概念可概括為「SPIRE」,即涵蓋Spiritual(心靈上的富足)、Physical(參與不同活動獲得快樂)、Intellectual(掌握讀書的方法及目標)、Relational(建立人際關係)、Emotional(正向情感)。為令學生在這些方面都感到幸福,元信設有共享空間,比如學校地下的共享鋼琴、定期遊戲活動、每月一次的「無課堂下午」等,鼓勵學生跨班級交流,促進學生的情緒和精神健康。
「我們元朗信義中學的學生很重視學習,他們越重視學習,我們越要提醒他們的可能性並不止在學習上。」鄧智荔副校長(學生成長及支援)表示,疫情後,學生壓力倍增。學校以「成長報告表」取代傳統的「成績表」,更注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參與度、課堂表現及自我反思等維度。她指,傳統的成績表只由老師評價學生,但沒有提供機會給學生反思自己今年表現如何,「越強的反思力,意味越強的抵抗力。」
扎根家國 放眼世界
香港是一個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學校希望發揮香港優勢,培育學生成為兼具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人才。元信於中一和中二提供日、韓、德、法、西班牙等外語課程,學生可憑興趣自由選擇。「去年開始,香港中學文憑試丙類課程令學生能以6種中英以外的語言應考,並能轉換為文憑試裏的成績,所以都是很大誘因令學生選修外語。」韋慕琹助理校長表示。
元信擁有35間姊妹學校,覆蓋祖國內地以及日、英、美、加拿大等地,通過交流項目,讓全球各地的學生可以串聯在一起,例如分享家鄉獨特文化和探討國際議題。韋慕琹助理校長說,「每年會有外籍的學生來我們學校學習一年,譬如今年有一位西班牙的女生與學生們一起上課,她能與學生分享學西班牙語的竅門,同時我們的學生也教她怎樣去說廣東話。」
尹浩然校長表示,元信平均每年組織8個考察團,招募學生成立籌委會參與策劃。他舉例以往考察團包括去日本和日本學生一起演奏手鈴,去台山打排球等。「我時常說以自己所學服務社群,將香港好的東西帶到內地,令國家發展更好。我們做了一個先驅,亦希望學生也能做到這種服務。」

招生解密 注重解題過程大於正確結果
元信屬於元朗區校網,學校需按照教育局「中學學位分配辦法」收生,每年級開設5班,全校共約900人。自行收生階段共提供50個學位,每年平均收到約五、六百張申請表。譚建勳副校長透露,自行收生第一輪面試將提前一日告知學生理科題目,考察學生得到答案的過程,而非即時反應或知識,「他可以用任何方法找到答案,比如AI,比如上網。很多答案都可以是對的,老師會追問他是怎樣找到答案。」第二輪面試則邀請家長共同參與。
至於插班,截至6月,元信今年已經收到超過300個插班申請,主要來源於區內其他學校的尖子生和高才通家庭子女,可見家長學生對元信的信賴,但是否能入讀,取決於學校是否有空餘學位。
家長鄧麗欣因元信注重品德、活動多元、成績優良和師生有愛的好聲望,於是在自行招生階段已把元信列入第一選擇。她向記者分享面試經歷,包括第一題是讓學生讀一段英文文字,第二題是用英文在五分鐘內分享一本印象深刻的書。面試第二部分是設計一個戶外煮食爐,需要講解設計的每一個部分。在第二輪親子面試中,她收到的題目則是詢問面試者關於學校校訓「正心修身」和「優越有愛」的理念如何理解,以及如何去做。
譚建勳副校長表示,今年學校資訊日網上報名人數達4500人,他強調,「真想申請我們學校中一的家長和學生,一定要來資訊日,更多認識我們學校。」家長鄧麗欣同樣建議,想要入讀元信,一定需要收集學校的相關資訊,才能了解小朋友到底適不適合學校,又該如何裝備自己準備面試。
記者:陳藝
拍攝、剪輯:華安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