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上江南
當地時間7月14日,特朗普會見北約秘書長呂特時,公布了他之前預告的所謂涉俄「重大聲明」。聲明中提到兩點,一是經濟上極限施壓,要求俄烏50天內達成和平協議,否則對俄羅斯加徵「非常嚴厲」的關稅。二是同意加大軍援烏克蘭,讓歐洲人出錢購買美國武器,送到烏克蘭使用。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俄方需要時間分析特朗普發出的「最後通牒」,並已準備好與烏克蘭重啟談判。
俄羅斯總統秘書的回覆,讓特朗普所謂的「重大聲明」,效果減少了一半,「猶如拳頭打在棉花上,有勁使不上」,何況特朗普並不是真正想用拳頭來解決俄烏衝突問題。
歐盟外長對特朗普聲明失望
媒體報道,特朗普發出聲明以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代表卡拉斯迅速做出回應,讚賞特朗普對俄羅斯採取強硬立場,同時表達了對特朗普提出的50天時間太長的不滿。
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前總統梅德韋傑夫在社交媒體回應特朗普本次聲明,認為特朗普的威脅是「戲劇化」的最後通牒,全世界都為之震驚,期待其後果,同時不忘揶揄歐盟,指出歐盟已經陷入失望,而俄羅斯對此無所謂。
前腳籌款重建烏克蘭 後腳加大軍援
到訪白宮和特朗普會面的北約秘書長呂特,認為達成了此前設定的目標,除了說服特朗普加大對俄羅斯進行次級制裁、打擊俄羅斯石油出口外,還讓特朗普同意了北約供應飛毛腿導彈等武器到烏克蘭,這些攻擊性武器是有北約支付幾十億美元從美國購買,然後送到烏克蘭。媒體披露,德國、芬蘭、丹麥、荷蘭等北約成員國已同意參與這項「重新武裝烏克蘭」的計劃。德國總理默茨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表態支持該計劃。
筆者認為,包括德國在內的這些支持「重新武裝烏克蘭」的北約國家,大部分是歐洲國家,剛剛在意大利總理梅洛尼主持下,召開了重建烏克蘭的會議,德國總理默茨也到場出席。好不容易拿到100億歐元的承諾,用來戰後支持烏克蘭重建,隨後就同意呂特到白宮勸說特朗普,允許北約支付費用,購買美國武器加大軍援烏克蘭,簡直是前後矛盾,既要出錢支持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又要美國帶頭大哥出面,還要停戰後的戰後利益,在近期表現的淋漓盡致。
筆者觀察到,拜登任內批復了很多軍援烏克蘭的計劃,不管是美國自身的還是北約一起的,特朗普上台後,是很難阻止這些拜登已經批准過的計劃的實施(侵犯大金主美國軍火商利益的事特朗普是不會做的)。軍援烏克蘭從來沒有停止過,否則沒有武器彈藥的烏克蘭根本不能堅持到今日。特朗普競選前後,聲稱24小時讓俄烏停戰,願望是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特朗普嚴重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低估了北約內部許多國家根本不希望停戰的意願,也沒有準確評估到普京的真正目的和要求,戰場上已經擁有絕對優勢的普京達不到目的怎麼可能鳴金收兵?所以至今為止,俄烏和平看上去是「鏡中花、水中月」,實現和平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普京手中。
對於特朗普重大聲明中的對俄羅斯實施100%關稅制裁問題,筆者認為,更多是做給北約盟友看,拜登任內已經對俄羅斯實施了長達10000多項制裁,連音樂和書籍都制裁了,俄羅斯還有什麼可以被制裁的呢?對於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的次級制裁,也不會產生多大的效力。印度在俄烏衝突初期,就購買俄羅斯石油,經過加工以後賣到歐盟,賺到了巨額利潤,俄烏衝突的始作俑者拜登制裁印度了嗎?何況特朗普還在發動全球關稅戰,戰略上有求於印度的美國,對印度賺取差價,能做什麼制裁?威脅訛詐一下、讓北約盟友們開心罷了。剛剛在馬來西亞,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舉行會談,準備恢復美俄之間的人文和經貿交流,恢復美俄直航(俄羅斯不讓美歐的民航客機飛越領空,航空公司已經承受不住巨大成本),這才是特朗普真正想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