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園地|《天價Labubu背後:理性消費亟待回歸》——陳珂璟

天價Labubu背後:理性消費亟待回歸

陳珂璟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近日,一款初代薄荷色Labubu玩偶在拍賣會上拍出了108萬元的天價,而這個價格遠遠超出了玩偶本身的價值,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從線下門店搶購的長隊,到社交媒體上頻繁的開箱分享,Labubu的熱潮席捲全球。它已不僅是一個潮玩,更成為了一種社交符號和身份標識。然而,這場熱潮背後,折射出當下消費市場中個性追求與理性消費之間失衡的嚴峻現實,更是提醒我們在「熱搶購」的背後,理性的思考已刻不容緩。

Labubu的流行,是精準的產品定位和營銷策略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其獨特的「醜萌」設計打破了傳統可愛玩偶的審美模式,恰好滿足了年輕人追求個性、不願從眾的心理。其次,泡泡瑪特成功地將盲盒玩法與社交媒體傳播緊密結合。購買盲盒帶來的不確定性,像遊戲一樣刺激着消費者的好奇心和收集欲;而極低概率的「隱藏款」,更強化了這種吸引力。最後,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開箱結果的行為,無形中放大了產品的稀缺感和社交屬性,形成了群體認同和跟風效應。泡泡瑪特的業績報告顯示,這種營銷模式是其市場擴張的關鍵驅動力。

然而,在追逐熱潮的過程中,市場亂象和消費風險也隨之顯現。最大的問題是部分消費者失去了理性,為了集齊限量款或抽到隱藏款,有人超出自身經濟能力消費,甚至不惜借貸,將購買潮玩變成了非理性的攀比,嚴重威脅個人和家庭財務健康。同時,黃牛利用技術手段大量囤貨,在二手市場高價倒賣,擾亂了正常市場秩序,讓普通消費者更難買到心儀的產品。此外,盜版和山寨產品也大量出現。這些假貨不僅侵犯了品牌的知識產權,而且質量低劣,直接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消費者協會的數據表明,近年來關於潮玩盲盒的投訴顯著增加,涉及價格虛高、商品質量差、售後服務不到位等問題。這些亂象正在侵蝕行業的健康發展基礎。

而破局還需要消費者、企業和監管部門協同發力,打出組合拳。對於消費者而言,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是根本。要明確自己的真實喜好和需求,設定合理的消費預算,避免被潮流和周圍人的行為裹挾,警惕虛榮心作祟。企業方面,需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不能過度依賴製造稀缺性來刺激消費,而應回歸產品本身,提升玩偶的設計、工藝和文化內涵,通過創新和品質贏得消費者的長期喜愛。監管部門則需跟上市場變化,完善相關法規。針對盲盒銷售,應要求商家明確公示抽中概率、設置合理的購買上限、建立更完善的退換機製;對於二手市場的囤積炒作和氾濫的假貨侵權行為,要加大打擊力度,保護消費者和正規企業的合法權益。

Labubu的熱潮,既是中國潮玩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也給我們敲響了關於理性消費的警鐘。潮玩的真正價值,應該在於它能帶來的文化認同和情感愉悅。只有當消費者保持理性判斷,企業在追求利潤時堅守誠信底線,監管部門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才能讓潮玩市場走出非理性的喧囂,整個產業才能實現健康、可持續的長遠發展,回歸其文化傳播和帶來快樂的本質。

相關閱讀:

學生園地|《Labubu文化出海關鍵是共情 而非標簽》——王婧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學生園地|《天價Labubu背後:理性消費亟待回歸》——陳珂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