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香港特區政府擬最快於本周五(7月18日)向立法會交代規管網約車框架建議。點新聞今日(14日)就此訪問香港中資期貨業協會會長明小沖及香港有限合夥基金協會會長熊力頲,他們表示,網約車越早納入法律框架進行規管越好,監管能夠確保網約車與傳統的士在差異化中實現互補,讓出行服務行業健康發展。
明小沖指出,網約車通過互聯網模式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張,的士行業擔心網約車數量無限增長,從而形成無序競爭,對司機及車主造成衝擊影響生計。他指出,與內地或歐美等大型市場不同,香港出行市場規模有限,如果不對網約車數量設定上限,的士行業的擔憂確實會加劇。熊力頲則指出,如果缺乏統一監管,乘客體驗、安全保障以及服務質量可能無法得到保證。

網約車與的士業互補 提升市民遊客出行體驗
談及網約車為本港出行服務帶來的提升,熊力頲指出,網約車與的士在功能上具有互補性短期內,兩者可能存在競爭,但從長期來看,它們的應用場景各有優勢,例如網約車在提供預約服務、電子支付以及多人出行(如七人車)的便利方面,特別適合高峰期或特殊需求場景。明小沖亦表示,在高峰時段或偏遠地區,傳統的士可能難以滿足需求,而網約車在這些場景下是很好的出行服務「補充」,能為香港市民的出行提供更多便利,並與傳統的士形成互補。他續指,網約車的加入能為市民或遊客出行提供更多選擇,提升服務的多樣性,這對香港的整體形象和競爭力都有積極作用。
網約車行業設定准入門檻 避免無序競爭
明小沖表示,網約車設定門檻能讓行業更有確定性,避免無序競爭。他指出,從網約車平台准入門檻來看,首先是資金實力,網約車平台本質上是一個互聯網平台,參考內地及歐美的經驗,能勝出的通常是資金雄厚的大型平台,這些平台初期往往需要大量補貼來吸引用戶,因此資金實力至關重要。其次,政府應審查平台在香港以外地區的運營經驗及其合規紀錄,作為窗口行業,網約車平台的合規性尤為重要,任何財務或法律上的瑕疵都可能損害行業形象,他強調資金實力、行業經驗及合規紀錄是政府應重點考量的三個方面。
熊力頲表示,對於規模較小的平台,可能因車輛質量或運營經驗不足而影響服務,因此需在初期放寬准入條件,但通過持續監管篩選出優質平台,考核應注重平台的運營表現,例如服務質量和乘客滿意度。他指出,在初期可增加審查頻率,例如由每年一次改為更頻繁的檢查。

多方面監管平台 重點考察運營表現
明小沖指出,網約車作為服務性行業,規管需要多管齊下。首先,行業自律監管,香港許多行業都有協會進行自律管理,網約車行業未來也可探索成立類似的聯合自律機構,制定行業守則,促進交流與相互理解。其次,政府應設立監督機制,例如通過運輸署或其他部門處理投訴,確保服務質量。最後,香港的輿論監督公開透明,這也有助於提升行業品質。他認為,網約車與的士應實現良性競爭,共同提升服務水平,而非一方試圖擠壓另一方,這樣既能保障的士行業的就業機會,也能為網約車司機提供收入來源。

網約車帶動電子支付 促進金融科技發展
明小沖指出,網約車普遍使用電子支付,這對銀行及第三方支付機構,如微信、支付寶、八達通等,都有正面推動作用,為市民和遊客提供更多支付選擇。熊力頲亦表示,網約車的電子支付功能不僅方便乘客,也讓司機和平台更習慣使用電子貨幣,這有助於推動電子錢包的應用場景,促進金融科技的發展,對整體經濟有正面影響。
(點新聞記者報道)
更多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