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擬向網約車平台及司機發5年牌 限網約車數量

政府最快於下周五向立法會交代規管網約車框架建議,《大公報》從多個消息來源獲悉,政府擬就網約車平台、車輛及司機發出牌照,三種牌照均傾向設時限,以免將來如的士牌照般出現炒賣情況,平台及司機牌照初步傾向為期五年,不能轉讓。網約車數量會設上限,但具體數字未有定案。平台及司機牌照則傾向不設數量限制,但會設發牌門檻,平台需證明自己有能力及有相關經驗,並有一定資金,網約車司機則需通過與的士司機相若的考試,以考取牌照。

有的士業界認為,規管能有效打擊白牌車,歡迎網約車牌照設上限,認為數目可以再由社會持份者磋商。

規管網約車的方案籌備多時,預料會在近日出台。綜合多個消息人士透露,規管框架會提出多個大方向,首先,網約車平台必須領牌並支付牌費,牌照期限是五年,當局審批時會考慮平台的營運及財政實力,以及在本港市場投入多少資源。當局亦會考慮利用網約車平台牌照費用,投放資源用於改善的士服務。

每個平台旗下車輛,首次登記車齡須為七年或以下,須領有牌照,政府傾向期限為不多於五年,車輛須付牌費及買商業保險。

司機須考牌 內容較的士易

網約車司機須考牌,考試內容將參考的士筆試,會較容易;本身已持有的士司機牌照者就毋須再考試。消息人士指,現有的士司機牌照日後或與網約車司機牌照設類似互認機制,容許的士司機駕駛網約車,不過持網約車司機牌照則不能駕駛的士。

另外,運輸署去年稱會就點對點服務進行調查,消息稱,政府稍後亦將交代調查結果,初步調查發現日均八成訂單為的士,兩成為網約車。

有的士業界人士認為,規管能有效打擊白牌車,歡迎網約車牌照設上限。的士商會「智慧出行聯合商會」主席周國強表示,的士業界期望網約車發牌數量「越少越好」,會在框架出台後與業界討論,再向政府反映。他指的士業界已逐步蛻變,包括成立的士車隊,亦增加網約服務,期望政府及市民給予時間行業改善,對的士恢復信心。

議員:設立框架有必要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何志強向《大公報》表示,的士服務以往每日有約100萬架次,現已跌至70萬架次,可見網約車服務已佔據不少市場份額,從業員最關心是否「搵到食」,希望網約車規管能令的士與網約車共存,例如規定網約車收費比的士高。他認同網約車數量要設上限,認為政府須綜合考慮服務需求、的士業生存空間、的士車隊將於本月底投入服務等不同因素。

規管框架對於最具爭議的網約車牌照數量未有定案。有人認為發數千個網約車牌照是合理,亦有人建議一萬個,Uber的「叫價」是無上限。

立法會議員吳傑莊向《大公報》表示,政府為網約車規管設立框架是有必要,但認為不應為車輛發牌設上限,「很多司機都是兼職,不會天天載客,如果設數字上限,有機會規管後,市民反而打不到車,適得其反。」 他認為可按司機的駕駛時間、行駛公里數據,結合市場數字,進行靈活的規管及發牌制度。他亦認為,網約車需要考試、交保險及牌費等,可讓的士及網約車經營更公平,減少爭拗,也保障乘客安全。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張欣宇表示,社會及業界可先就網約車的定位達成共識,結合政府有關點對點服務的需求及供應數據,再討論平台以及網約車數目,「若網約車的定位是補充運力,在敲定數量時應考慮兩大準則,首先是不應該衝擊現有運力,令現時使用點對點服務的市民很難叫車;另外網約車不應該是平台老闆買些車回來讓司機開,否則會與的士同質化。」

另外,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成員陳恒鑌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對規管政策表示歡迎,並強調社會各界早已期待特區政府出手規管網約車平台及車輛牌照。他指出,的士業界對前景感到迷茫,但現階段推出網約車規管制度,至少令從業員對前景更清晰,亦能了解未來特區政府如何規管網約車,讓大家更有信心。

至於應否把網約車的數量設限,陳恒鑌認為,這要隨乘客的需求而變化,「今次網約車規管框架只會提出大方向,具體數量將留待附屬法例處理,相關政策需要時間醞釀。」

議員:網約車牌照應最少1萬個

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認為,最少應要有1萬個網約車牌照,「1萬個新車牌(網約車)加1.7萬輛的士,都只係2.7萬,比新加坡嘅7.5萬差好遠。」

(點新聞綜合大公報、香港文匯報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政府擬向網約車平台及司機發5年牌 限網約車數量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