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腔北調|「美國黨」攪局能成功嗎?

文/上江南

美東時間7月4日,美國獨立紀念日,特朗普在白宮舉行獨立日慶祝儀式,在儀式上,特朗普稱「大而美」法案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勝利,兌現了他的競選承諾。隨後特朗普簽署了該法案,法案正式生效。這個有特朗普力推、在美國國會參議院以萬斯副總統關鍵1票過關,在眾議院以4票險勝獲得通過。

獨立日隔日,馬斯克成立「美國黨」

特朗普簽署「大而美」法案的隔日,馬斯克在社交媒體宣布,「由於美國因浪費和腐敗正導致國家破產,我們生活在一黨體制下,根本不是民主體制」,因此他成立「美國黨」,「美國黨」的目標是在2026年美國的中期選舉中獲得少量議席」,從而在國會通過法案的過程中發揮關鍵少數的作用。

馬斯克是特朗普勝選的最大金主、曾是特朗普最親密的朋友和海湖莊園最受歡迎的人,特朗普就職後對其委以重任,組建政府效率部。馬斯克幫特朗普落實競選承諾,但美國二百年來形成的體制難以撼動且共和黨內反對馬斯克做法的官員和共和黨建制派大佬越來越多,特朗普最終棄用馬斯克,讓此前馬斯克主導的政府效率部夭折、改革措施被推倒重來。

特朗普和馬斯克從最親密朋友到反目成仇的「敵人」,馬斯克離開政府效率部回歸自己產業帝國僅僅是導火索,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大力削減對綠色能源的支持、砍掉特斯拉此前獲得的巨額補貼,讓其利益受到巨大損失。利益受到挑戰才是讓馬斯克和特朗普正式「分道揚鑣」的最後一根稻草。

「美國黨」攪局能成功嗎?

美國獨立以後,從1860年起,一直由民主黨和共和黨輪流坐莊。美國政黨政治的版圖中,從來不缺少攪局者,但從來沒有成功者,攪局者根本無法撼動美國的兩黨政治版圖。

唯一一次有力的挑戰當屬老羅斯福,但也是失敗告終。

1908年,曾做過美國2任總統的老羅斯福(1901年9月14日-1909年3月4日)主動放棄連任,卸任總統的老羅斯福在1912自立門戶組建進步黨,當年贏得27%的選票和88張選舉人票,雖然沒有挑戰成功,但他在當年的戰績,至今仍是美國第三黨在總統選舉中最成功的。

筆者認為當年老羅斯福已經做過7年多的總統,由於不滿共和黨政策及候選人,才組建的進步黨,從共和黨分裂出來而得以成功,並不具備普遍性和可複製性,羅斯福後的100多年來的美國總統選舉中,再也沒有第三政黨的候選人的選票可以超越老羅斯福的進步黨,但這個進步黨隨着老羅斯福敗選,後來也在美國政壇中如曇花一現般慢慢消失了。

今日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的撕裂如同水火,已經無可調和,表面上看一個是全球化的政黨另一個是逆全球化,其根本還是背後金主的利益,也就是馬斯克成立「美國黨」時所提到的「美國因浪費和腐敗正導致國家破產,我們生活在一黨體制下,根本不是民主體制」。筆者非常同意馬斯克一針見血的看法,從剛剛通過的「大而美」法案被民主黨全力狙擊(只少了1票和4票而失敗),民主黨認為增加數萬億美元的政府支出和對富人減稅措施並不會像特朗普所描述的那樣可以刺激美國經濟成長。

法案獲得通過,代表特朗普在共和黨內的地位暫時穩固,可以「掌控」共和黨;但驚險過關,代表着共和黨內的反對特朗普MAGA的勢力也在擴大。筆者大膽推斷,今日美國兩黨政治撕裂加劇、MAGA派和共和黨建制派分歧也在增加、民主黨內的派系開始分裂,有着偉大的理想和抱負世界首富馬斯克,組建了「美國黨」。馬斯克由於出身南非,按照美國的法律,他不具備挑戰白宮的機會,但並不能排除他能從民主黨和共和黨內的分裂勢力中找到同路人,推出一個有號召力的「美國黨」黨首,參加2026年的美國中期選舉。如果「美國黨」可以獲得國會眾議院幾個議席、成為關鍵少數的話,積累力量,或許還可以生存下去;否則,在美國的選舉規則中贏者通吃、兩黨都會齊力打壓的的現實情況下,「美國黨」的命運未必會那麼樂觀,更不要說挑戰兩黨政治版圖了。

相關閱讀:

熱點追蹤|馬斯克組建「美國黨」 對特朗普有何影響?

劫貧濟富的「美國優先」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南腔北調|「美國黨」攪局能成功嗎?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