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追蹤|馬斯克組建「美國黨」 對特朗普有何影響?

文/張永恒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治盟友」,超級億萬富豪馬斯克,徹底與他分道揚鑣了。

兩人鬧掰的根本標誌是,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而且,時間就在美國「獨立日」的第二天,即7月5日。

消息傳來,世界輿論沸騰。人們更關心的是,促使馬斯克組建「美國黨」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對美國「驢象之爭」的兩黨制政治格局有什麼影響?對特朗普的統治又有何影響?

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這枚政治炸彈瞬間引爆美國政壇,其引發的連鎖反應或將重塑美國政治生態。在美國這樣的老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超級富豪馬斯克與總統特朗普之間的矛盾,說白了其實就是經濟利益之爭。剛剛通過的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取消電動車稅收抵免,直接打擊了特斯拉的核心利益。馬斯克組建政黨可視為對傳統政客「背叛」商業承諾的直接反擊,試圖通過政治槓桿維護其商業帝國根基。

馬斯克憑藉在年輕選民和科技群體中的巨大影響力,通過內部投票獲得65.4%的支持率,劍指2026年國會席位,其政治野心昭然若揭。馬斯克的崛起,尤其是馬斯克組建「美國黨」,對現任總統特朗普構成了多重威脅。

首先,政治理念的分歧。馬斯克倡導的科技自由主義(AI發展、太空探索、數字貨幣)與特朗普的民粹主義(傳統能源優先、移民限制)形成尖銳對立。更深層的是​​體制變革野心​​,馬斯克試圖通過網絡平台積累的4400萬用戶基礎,將重構被兩黨壟斷的政治生態。

其次,馬斯克組建「美國黨」對特朗普的直接衝擊,呈現在三個方面:​​票倉侵蝕​​(佛羅里達州民調顯示,8%的原特朗普支持者轉向馬斯克)、​​議程干擾​​(NASA預算爭議可能升級為太空政策論戰)、​​金主分化​​(彼得·蒂爾等科技富豪宣布已暫停對特朗普捐款)。更深遠的影響在於,馬斯克若成功吸引10%-15%的共和黨內的溫和派,可能使特朗普在關鍵搖擺州失去決定性優勢。

未來,2026年競選國會議員僅是馬斯克政治長征的第一步。成功進入國會將賦予其直接立法影響力,為旗下企業(如SpaceX、特斯拉)爭取政策紅利,同時積累政治資本。

憑藉全球知名度、巨額財富(可直接資助競選)和龐大粉絲基礎,馬斯克具備獨立參選總統的潛力。若「美國黨」能在中期選舉中贏得數席,將極大提升其2028或2032年問鼎白宮的可信度。參考1992年羅斯·佩羅以獨立候選人身份獲得19%的普選票的案例,美國選民對體制外領袖的接納度不可低估。

年齡優勢也在馬斯克這一邊。現年54歲的馬斯克比拜登(82歲)和特朗普(79歲)擁有顯著年齡優勢,更易吸引年輕選民。

當然,特朗普也不會「坐以待斃」,他對馬斯克進行了「反擊」。當地時間7月6日下午,特朗普在被問及如何看待馬斯克宣布成立新政黨時表示,馬斯克「可以從中找點樂子」,但他認為這實屬「荒謬」。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台「真實社交」上發文表示,看到馬斯克在過去五周裏徹底「脫軌」,他感到很難過。特朗普稱,馬斯克甚至想成立一個第三政黨,而這在美國從未成功過。

的確,馬斯克和他的「美國黨」,需要走的路還很長。根據美國法律,一個有資格參與選舉的政黨成立,其資質確認需要經過複雜的認證程序,首先必須召開黨團會議或代表大會,選舉臨時官員並指定政黨名稱。目前,尚不清楚馬斯克的「美國黨」是否已啟動相關程序。

但無論如何,馬斯克成立「美國黨」,絕非一時意氣,而是科技資本深度介入國家治理的標誌性事件。無論其最終能否問鼎白宮,「美國黨」的出現已為美國兩黨制撕開一道裂痕。當掌控社交媒體、電動汽車和火箭的科技巨鱷決心「親自下場」玩政治遊戲時,美國乃至世界的政治權力圖譜都面臨重構。

這場由鋼鐵俠主演的政治劇,第一幕才剛拉開,但其衝擊波已開始震蕩國會山、華爾街乃至全球各國的權力走廊。一個由算法、資本和網紅政治交織的新時代,正加速向我們駛來。

相關閱讀:

特朗普回應馬斯克建黨:實屬「荒謬」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熱點追蹤|馬斯克組建「美國黨」 對特朗普有何影響?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