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區質量兼備 5年建逾6萬伙

何永賢表示,多個區內的公營房屋項目將於2025至2027年度間陸續落成,包括彩石邨、鳳凰嶺邨、古雋邨、朗天苑和錦上路項目。(點新聞資料圖)

香港特區成立28年以來,房屋議題一直是重中之重。現屆特區政府推出多項政策,務實解決基層的住屋困難,尤其是輪候公屋者可及早「上樓」。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早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特區政府以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為初心,會善用香港「背靠祖國」的優勢,與內地攜手實踐新質生產力,以「組裝合成」等創新建築技術全速推進公營房屋項目,讓基層放下貴租「心頭大石」,同時會全面完善置業階梯以提升青年向上流的動力。北部都會區將成香港未來公營房屋供應的「主要落腳點」,未來5年提供逾6.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何永賢透露,多個區內的公營房屋項目將於2025至2027年度間陸續落成,包括彩石邨、鳳凰嶺邨、古雋邨、朗天苑和錦上路項目,合共提供逾2.15萬個單位。 

北部都會區覆蓋元朗區和北區,包括天水圍、元朗、粉嶺及上水等新市鎮,以及多個處於不同規劃及建設階段的新發展區和相鄰地區,總面積約為香港的三分之一,將發展為一個最終能容納約250萬居住人口及提供約65萬個工作職位的都會區。何永賢預計,北部都會區將承擔香港三至四成的公營房屋單位建設量,涵蓋出租公屋及資助出售房屋,未來5年將提供逾6.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每一個項目都會花心思規劃及籌備,希望入伙第一天便可向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配套,更好地服務居民。」

區內未來兩年提供逾2.15萬單位

北部都會區內多個公營房屋項目已逐漸成熟,房委會興建的清濤苑「綠表置居計劃」項目約800個單位更已於2024至2025年度落成。何永賢透露,根據最新預測,區內未來兩年將有多個公營房屋項目陸續落成,其中位於北區的彩石邨、古雋邨及鳳凰嶺邨分別提供約2,900個、5,000個及6,200個單位;位於元朗的朗天苑及錦上路項目,則分別提供約3,100個及4,400個單位。

北部都會區內多個公營房屋項目已逐漸成熟。(點新聞資料圖)

現屆特區政府在推展新發展區時,會貫徹落實「基建先行」及「創造容量」的發展方針,例如在元朗南發展計劃中安排服務較後發展期數的道路工程先行在第一期工程進行,以盡早提升交通基建的容量,讓後續發展階段有條件加快完成。何永賢表示,為確保居民入住後生活便利,規劃初期已與多個部門合力統籌巴士站、學校、商場、街市等配套設施,務求居民在入住首日起即可享有出行購物配套等基本生活所需。

如何提升居住質素亦是特區政府的工作目標之一,房屋局及房委會於去年推出以居民為本的「幸福設計」指引,作為日後新建公營房屋及現有屋邨翻新的參考和設計依據。何永賢表示,北部都會區內的公營房屋項目會遵循「幸福設計」指引,做好居住環境的通風、日照、綠化及噪音管理等,包括設置隔音窗與露台,提升居民生活質素。

她以去年起入伙的屯門業旺邨為例指出,因應該邨毗鄰屯門河單車徑,設計時特別着重推動活力健康文化及加強城市連結,「例如優化單車停泊設施,邀請藝術家創作單車主題壁畫並連結現有單車徑,鼓勵居民使用單車短途出行等。」邨內亦設有多元化康體共樂空間、長幼共融的綠化空間等;住宅地下大堂及升降機內亦設座椅,體現了「樂齡安居」等幸福概念。

引進推廣國家技術 港大有裨益

特區政府近年致力提速、提量、提質、提效增加公營房屋供應。何永賢指出,香港既是國家創新建造技術產業的受益者,也是參與者,形容「組裝合成」建築法是革命性的建築思維突破,「香港有很多出色的創科機構和人才,特區政府必須緊跟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兩地科研創新提供技術應用展示平台,助力相關產業『走出去』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而中東充滿機遇,她舉例指當地氣候較極端,要麼太曬,要麼太冷,如工序全在地盤現場施工,工人會很辛苦;如將之移至工廠環境,有空調又不用曬,做好才到地盤組裝,效益巨大。

她強調,多好的創新科研結晶都要經過地盤實戰,才能有回饋優化設計,「例如發現高低不平的地盤環境不利機械人移送到施工位置,那麼在設計時加個吊鈎,就能方便透過吊機拉動等。」

正跟進逾700宗濫用公屋個案 多招查隱瞞資產

香港特區政府打擊濫用公屋資源成效顯著,何永賢表示,房屋局近年花了不少工夫整治濫用公屋問題,今年1月房委會推出「舉報濫用公屋獎」後,至今收到約3,900份舉報,其中約700份正在跟進,雖然有時候或有些誤會,但她不認為有人濫用計劃。現時特區政府正積極以不同措施打擊濫用公屋資源,不論是在香港還是內地擁有資產,房屋局的打擊措施必然是無遠弗屆,讓濫用者無所遁形。

打通內部與跨境查核渠道

何永賢表示,自設立「舉報濫用公屋獎」以來,房委會人員正跟進當中700多宗舉報。她透露部分個案由誤會引致,以子女結婚為例,有時候左鄰右里遇見陌生人出入,以為戶主將公屋租予他人,但那人其實是戶主的新抱,不過以前不住單位,結婚後才在戶籍加名,但何永賢不認同有人濫用舉報,反而感謝熱心市民向他們提供線索,一起保護公屋資源。但這700多份舉報也不代表全能取得3,000元獎金,因為房委會會調查個案,到發出遷出通知書,再到收回單位,需要經過一個過程。如果對方上訴,還要看他上訴能否成功。

何永賢感謝同事們的努力,發現過往的申報表格不太清晰,即使不填寫資料,也不能說是虛假聲明,故他們將申報表格特意設計成有些必須填寫的項目,其中有一題是「你在香港有沒有物業」,必須要填寫是或否,若不填寫就當成刻意隱瞞。

此外,還與土地註冊處開通電腦系統,若發現懷疑個案,便快速核對資料,讓濫用者無所遁形。

房委會早前向約21萬納入新一輪「富戶政策」申報周期的公屋租戶派發「富戶政策」申報表及「居住情況申報表」,5月31日已截止申報,至今收到約九成回覆,另有些人因為其他原因仍未申報,「例如有些老人家真的不懂怎樣填表,這就需要我們前線人員的協助;也有些人曾通知我們需要出國留學,這些個案我們都會盡力跟進,想辦法聯絡對方提交資料。」

何永賢指出,不論在香港還是內地擁有資產都會計算在內,「如果住戶在香港擁有私人房屋,那麼就必須交回公屋,因為既然你有地方住,就不要浪費公屋資源。」

特區政府亦與內地不同省市的有關部門有聯繫,例如廣東省,要求當地相關部門提供資料,核對公屋住戶在內地是否擁有物業,但跨境查核需時。

「簡約公屋」助上樓 打造新置業階梯

元朗攸壆路「簡約公屋」鄰近巴士站。(資料圖片)

在香港特區政府努力下,今年3月底約有11.6萬宗一般公屋申請,較2020年9月歷史高位的15.6萬宗大減逾25%。現屆特區政府引入新思維推出「簡約公屋」,合共提供約3萬個單位,其中位於元朗攸壆路項目的首批2,156個單位已近全數「交鑰匙」。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形容,該項目從一片草堆到入伙僅花380天,發展速度驚人,成果來之不易,背後有賴充分發揮香港「背靠祖國」的優勢,得到珠海、惠州、江門等多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生產基地配合,得以全面應用「組裝合成」建築技術,「兩地群策群力,達成原本屬『不可能的任務』。」

公屋供應步正軌 着手增資助屋

「簡約公屋」申請反應熱烈,首兩期逾9,400單位已收到2.2萬份申請。何永賢表示,特區政府會採用「計分制」,優先考慮小孩、年長者或長期居於劏房及寮屋等家庭,確保把資源精準分配至最有需要的申請者,落實「精準扶貧」理念。她並指,未來5年的傳統公屋興建目標是15.7萬至15.8萬個,加上於2026至2027年度達成興建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以及2.1萬個過渡性房屋供應,相信「簡約公屋」的供應量已經足夠。

她表示,「簡約公屋」項目已步入正軌,增加公營房屋供應的措施亦見成效,特區政府接下來有更多空間探索推動「向上流」的新方案,以致力為市民打造健康流動的房屋階梯。為此,特區政府已把出租公屋與資助出售房屋的比例從七三比改為六四比以增加居屋等資助出售房屋供應,滿足年輕家庭的置業需求。「未來5年,房委會計劃供應4.5萬個居屋單位,連同房協的1萬個單位,總計5.5萬個單位將陸續推出,穩定供應予年輕家庭等。」

特區政府亦希望提升居屋二手市場的流動性,並已將有關配額從4,500個增至6,000個,冀助居民有更多機會透過換樓,改善居住環境等。何永賢強調,會密切觀察配額使用情況,確保市場不至於過於開放或出現炒賣行為。談到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今年新增了1,500個「青年計劃(白居二)」配額,何永賢指居屋及白居二計劃的受惠者中,逾80%為40歲以下的年輕家庭。「這些政策針對性強,旨在幫助年輕、事業正處上升期的家庭實現置業夢想。」

重推租置要平衡 防影響公屋輪候

香港經濟近年面臨着不少挑戰,有意見認為香港特區政府應考慮恢復租置計劃,以便協助市民「上車」買樓。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直言,重推租置計劃需要多方面作出平衡,考量萬一有大量公屋流入私人市場,或會影響公屋輪候時間,不過她也同意租置計劃有一定好處,但相關力度必須作出調控,以免出現流失過快的情況。

房屋局數據顯示,過去3個年度,因為被人濫用和違反租約或房屋政策,房委會共收回超過8,200個公屋單位,整體回收逾兩萬個公屋單位。何永賢解釋,很大部分個案是住戶主動交還單位,例如有人已購置居屋、移居外地或過世等原因而退租,如果將大量公屋轉化為租置計劃出售,特區政府每年就難以收回大量出租公屋,長遠或會影響公屋輪候時間。

當然也有人認為,若特區政府一邊興建公屋一邊出售,總有些公屋會流向私人市場。何永賢以外國為例,曾經有國家大規模出售公屋,政府又未有新興建公屋,當地居民只能依賴私人市場提供一些低廉的出租公屋,所以特區政府必須思考如何平衡出租公屋/出售居屋的比例,怎樣推進租置計劃的力度和速度也需要作出調控。

不過何永賢也同意租置計劃有一定好處,現時共有39條屋邨參與租置計劃,其中約17%、即約3萬個單位業權仍在政府手中,房屋局從這3萬個單位中,每年回收約400個單位,之後也會放進居屋中出售,特區政府也會進一步研究,是否需要調控出售租置單位。

(來源:香港文匯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北都區質量兼備 5年建逾6萬伙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