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劉智鵬:抗戰80載薪火相傳 回歸28年國安築基 香港與國家共振

【點新聞報道】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兩大重要歷史節點交匯,映照出香港在國家歷史變遷中的印記。立法會議員、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劉智鵬早前接受點新聞專訪,回顧香港抗戰中的重要角色,細數香港回歸祖國以來的城市變遷,亦展望在香港國安法築牢國安根基的基礎上,應如何推廣紅色教育讓年輕一代走近歷史記憶、走進香港與國家的未來發展。

三重歷史共振 今個「七一」更加安定熱鬧

劉智鵬表示,28周年雖不是逢五年或十年的「大年」,但今年恰逢抗戰勝利80周年、香港國安法實施5周年及東江水供港60周年,多個重要節點形成歷史共振,意義非凡。劉智鵬指,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已在上半年舉辦多項慶祝活動和節目,自己所在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亦將推出許多計劃,慶祝這一重要年份。

28年來,劉智鵬見證着香港回歸祖國以來的變遷,他形容香港外表依舊內裏蛻變,維港夜景如昔,社會從不安轉向有序。劉智鵬指,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基本法23條立法後,香港社會的穩定性顯著提升,儘管面臨經濟復甦的挑戰,香港正在恢復原有秩序,更加有條不紊地重新激發經濟活力。鄰近「七一」回歸,本港大街小巷已換「新裝」,各區紅旗招展,祥和熱鬧。劉智鵬相信,今個「七一」,市民會在安定的社會環境中感受到更大的安全感和秩序感。

香港抗戰角色關鍵 年輕一代應銘記歷史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後,迅速封鎖了中國東南沿海,內地的物資運送極其困難,香港成為唯一可靠的渠道。」劉智鵬還原歷史稱,1941年前,香港負責籌募資金、收集物資、運送人員及軍需品,從全球採購後轉運到內地,支援抗戰。在香港淪陷後,東江縱隊及其下屬的港九大隊在城市內繼續與日軍鬥爭,保護從上海、廣州等淪陷城市逃到香港的重要人士,通過艱難且危險的工作將他們轉移到內地安全地帶。此外,港九大隊還在地對抗日軍,同時為盟軍提供情報,協助盟軍精準打擊。因此,香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貢獻不僅限於本地抗戰,更為盟軍提供了重要支持。

劉智鵬感慨,香港在抗戰期間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他希望這段歷史透過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等「活教材」走入年輕一代的視野,讓年輕人明白如今在香港安樂生活並非理所當然,而是80多年前的輩用生命和血汗爭取而來。「要珍惜當下,熱愛香港,支持國家的繁榮富強,只有國家強大,我們才能避免重蹈80多年前被外國軍事侵略的覆轍。」劉智鵬說。

紅色教育開展順利 港生北上交流了解國情

要令港年輕一代明白「安樂非必然」,歷史教育及紅色教育至關重要。劉智鵬表示,近來抗戰歷史和紅色教育在本港發展迅速,受全球地緣政治變化影響,許多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輕人,逐漸認識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真實面貌,及其對其他國家人民自由、生命和財產的影響些認知增強了市民對國家的認同感,愛國主義教育也得以更加順利地開展

劉智鵬介紹本港正規教育中國安教育和國民教育,例如小學的常識科加入了中國歷史元素,中國歷史是初中必修課,高中則將通識科改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包含香港和國家相關的單元。他表示,這些課程設置可令本港學生從小學起就逐步了解國家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增強愛國情懷。

除課堂教育之外,劉智鵬亦提出進一步推廣歷史教育及紅色教育的途徑,如繼續發展文物徑,將香港抗戰歷史通過可供市民親身體驗的路線呈現,讓年輕人感受抗戰的歷史記憶。此外,劉智鵬建議增加港生到內地的交流機會,讓他們親眼見證內地的發展,因為從生活潮流到國之重器,內地各方面發展現狀都有很多值得年輕人關注的內容,這些真實的國情能幫助年輕人更全面地認識國家。

抗戰勝利80年來,中國從戰亂走向富強。回歸祖國28年來,香港亦由亂到治,走向繁榮安定。無論是抗戰時期的英勇貢獻,還是回歸後的穩定發展,香港始終與國家的歷史及命運緊密相連。劉智鵬寄語香港與國家繼續走向繁榮穩定,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攜手前進,更希望年輕一代傳承歷史、珍惜當下,讓歷史記憶轉化為民族復興、社會長治久安的不竭動力。

(點新聞記者周禹含報道;視頻攝製:Sunny、杜家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專訪|劉智鵬:抗戰80載薪火相傳 回歸28年國安築基 香港與國家共振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