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大澳寶珠潭旁,一座三百多年曆史的古廟靜靜佇立。這裏是楊侯古廟,又稱「侯王廟」,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楊侯廟之一,建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被列為一級法定古蹟。廟中供奉的主神,是南宋末年因護駕而病逝的忠臣楊亮節。
在漁村人的記憶裏,他不僅是守護大澳的神祇,更是代表忠義精神的象徵。今天,我們就從這座廟宇的傳說、建築與廟會文化,一探它背後的歷史風景。

💬 廟名「楊侯」,紀念的是誰?
相傳南宋末年,國家危急,蒙古軍隊南下,楊亮節為護送宋帝昰與帝昺逃亡,輾轉抵港,最終病逝於大嶼山。楊生前為國舅,封侯;死後因忠勇護主,被奉為「楊侯王」。鄉民為紀念其英勇事跡,建廟奉祀,成為大澳漁民心中的守護神。也有說法稱他是「楊二伯公」,曾在大澳顯靈救駕。

🏛️ 古建美學
整座廟宇為兩進三開間一天井布局,屋頂為傳統硬山式結構。第一進的屋脊裝飾着以《飛龍全傳》為題的石灣陶塑,第二進則可見道光七年(1827年)製作的花脊與火珠脊剎。廟內還有光緒年間的銅對聯、香案、古鐘及「借賴恩光」等百年文物,保留濃厚清代風貌。香亭女兒牆上的《棋盤會》陶塑也極具藝術價值。

🌊 龍舟文化的靈魂地標
每年端午節,大澳三大會館(扒遊艇行、合心堂、鮮魚行)的龍舟隊伍都會前來侯王廟,迎請神像出巡。巡遊開始前,還有象徵淨化與喚醒的「喝龍」儀式,將「雞紅」(加了雞血的酒)灑於龍舟船頭,是遊涌儀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環。2011年,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神功戲與「侯王誕」
每年農曆六月初六,是楊侯誕。村民會搭建傳統戲棚演出神功戲,並將神像擡出「行身觀戲」。那種敬神與看戲合一的熱鬧氛圍,是大澳一年中最具特色的景象。自2015年起,戲棚改設於龍田村側,延續這一獨特民俗。
除了主祀楊侯,廟中亦供奉洪聖、關帝、天后、觀音、土地神等,成為集多元信仰於一體的廟宇空間,是大澳居民祈福、賜安的重要場所。

📸【小貼士|參拜&打卡攻略】
🔍 推薦停留時間:30–45分鐘
📷 拍照建議:建議上午時段前往,陽光斜照時可拍下廟外石聯與廟宇正殿,呈現出古廟與寶珠潭的氛圍感
🎎 特別推薦:農曆端午節及六月初六侯王誕前後前往,體驗龍舟遊涌及神功戲熱鬧場面
📍 地址:香港大嶼山大澳寶珠潭畔
🕒 開放時間:08:00–17:00
🚌 交通:從港鐵東涌站下車搭乘11號巴士至大澳,再步行約10分鐘抵達古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