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永恒
都說韓國總統不好當,無論在台上,還是下台後,都鮮有善終者,因此被稱為「世上最高危職位之一」。韓國總統府辦公所在的青瓦台,也被媒體戲稱為「青瓦台魔咒」。
但很多世人信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又或因韓國總統職位含金量太多、誘惑太大,每當競選時,參選者如過江之鯽,堪稱前僕後繼。就拿本次競選來說,不僅前總統現場為自己鍾意的候選人助陣,選民們也投入了極大的熱情。據韓國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6月3日晚通報,第21屆韓國總統大選的最終投票率為79.4%,創下了自1997年以來韓國總統大選的最高投票率。
最終,李在明以壓倒性優勢勝出,當選韓國新一任總統。
李在明今天剛剛宣誓就職,熱鬧和繁華過後,馬上就面臨一系列難題,要過不少難關。
李在明上台後面臨的第一個難題,是如何「處置」他的前任尹錫悅。
韓國政壇素有總統入獄的「青瓦台魔咒」的說法,尹錫悅本就是「戴罪之身」,在2024年12月3日晚上上演了非法戒嚴的鬧劇,從而遭到彈劾。李在明與尹錫悅更是「死對頭」,李在明就是靠反對尹錫悅贏得人望的。
尹錫悅則將面臨「內亂罪」的審理,多數分析預計他可能被判處長期徒刑。如何應對尹錫悅及「尹派」,也將成為新總統李在明面臨的第一道難題。韓國政壇有「政治報復」的惡劣傳統,文在寅、尹錫悅都在上任後對前政府展開清算。李在明已經表示,不會特赦尹錫悅,還要徹查並嚴懲其他「同情戒嚴」的人。
但在野是一回事,當上總統後,就是另一回事。有媒體提醒李在明,要多考慮團結與和解,不要把所有不支持彈劾尹錫悅的人都劃入清算行列。尹錫悅已經給出教訓——「非主流」的總統最好不要按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競選中,李在明也說過不少團結的話。
在台上的李在明,必須考慮的另一個問題是,如果對尹錫悅窮追猛打,那麼自己幾年後能否「平安落地」?
經濟發展放緩,社會矛盾突出,則是李在明面臨的第二大難關。
2025年4月,韓國公布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GDP)較去年同期減少0.1%,這是2020年第四季以來韓國經濟首次呈現萎縮。諸多民調表明,多數韓國民眾都認為,貧富矛盾遠比意識形態矛盾更為嚴重。
韓國經濟近年來增速放緩,青年失業率高企,房價飆升加劇社會不滿。李在明競選時提出擴大社會福利、增加公共住房供給等政策,但如何在財政壓力下兌現承諾是一大難題。此外,全球通脹壓力、供應鏈不穩定以及韓國對出口的高度依賴,都可能制約其經濟政策的實施效果。
韓國社會目前的低生育率、老齡化等問題,是一個顯著現象。同時,性別對立、代際矛盾等社會分裂現象日益突出,李在明新政府需在政策與輿論上做出努力,彌合分歧。
如何拿捏與美國中國朝鮮等國家的外交關係,是新總統李在明面臨的第三大棘手難題。
美國屢屢通過關稅等問題向中國施壓,中美目前的戰略競爭態勢,韓國難以置身事外。如何在安全上依賴美國、經濟上倚重中國?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將是李在明外交政策的核心課題。
此外,朝鮮半島局勢不確定性猶存,朝韓對話能否重啟?無核化進程是否推進?都將影響地區穩定與韓國安全。稍有不慎,便有可能點燃火藥桶。
韓國總統權力雖大,但終究是一個「民主國家」。李在明上任後,能否迅速穩定國內局勢,推動經濟復甦,同時在外交上展現靈活性?他的政策能否有效回應民眾期待,將決定其未來出路。
因為,國家的未來,不僅取決於領導人的決策,更需社會各界的共識與協作。
(點新聞記者 張永恒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