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香港)」22日正式揭幕。今次展覽展出高劍父、高奇峰、關山月、黎雄才等嶺南名家的百餘件經典作品,展示一百多年間廣東美術的重要成就。點新聞記者直擊展覽現場,訪問前來觀展的藝術愛好者心聲。

鄭女士:畫展對香港來說是「福氣」
鄭女士是一位資深繪畫愛好者,她從藝術的視角分享了觀展感受。她提到,此次畫展在藝術圈內早已享負盛名,吸引了眾多同好的目光。作為廣東人,她對本土藝術有着深厚的認同。畫展中,楊善深等前輩大師的作品讓她感到自豪,這些作品不僅代表了嶺南畫派的精髓,也見證了藝術在香港的薪火相傳。鄭女士強調,畫展對香港來說是「福氣」,不僅提升了香港公眾的藝術鑒賞水平,更讓市民無需遠行,即可近距離接觸到高水準的藝術佳作。

葉永潤:傳統與創新並重
中美文化交流協會書畫藝術顧問、香港書法家協會會員葉永潤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師從吳子復老師,兼學中國畫。他在畫展現場特別提及高劍父、高奇峰、關山月、黎雄才、楊善深等大師的作品,認為這些作品保留了國畫的筆墨韻味。葉永潤強調,藝術創新應建立在對傳統的深刻理解與尊重之上,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中國畫的魅力得以延續,並煥發新的生命力。
葉女士:教育需要傳統文化參與
葉女士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從教育的視角表達了對畫展的看法。她認為,這樣的展覽對於提升學生們的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很重要。通過「時間廊」記錄的廣東繪畫歷史,她能夠將畫展中所蘊含的文化知識與歷史故事帶回課堂。葉女士還提到,她曾參與內地的書畫家來港交流活動,為香港帶來了多元化的藝術視角與教學經驗,有助拓寬孩子們的視野。


盧先生:藝術愛好者讚不絕口
盧先生是一位對繪畫充滿熱情的普通市民,他與朋友一同前來觀展,對畫展的豐富內容與高水平展品贊不絕口。他特別提到了李鐵夫等畫家的作品,認為其色彩運用與筆觸處理展現出了深厚的藝術功底。他認為嶺南畫派畫家的作品既體現了傳統國畫的韻味,又融入了現代審美元素,讓人耳目一新。
觀眾留言:珍貴傳承 耳目一新
在會展3B展廳內,許多觀眾在參觀「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後留言,紛紛感慨今次展出的畫作傳承嶺南風貌,展現廣東美術的歷史與底蘊,讓來訪者得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國家之光,宏揚世界!」

「大開眼界!很多題材,讓人耳目一新。」

「有如看了一冊圖文並茂的廣東美術史,精彩!」

「珍貴的展品,大師傑作。」

「難得一見的廣東+香港百年大展。」

「這展覽辦得好好!導賞好!」

「非常精彩的畫展,也是不可多得的專業表現方法。」

「珍貴的傅承,百年薪火相傳,絃歌不絕!」

「畫展從百年前零到有,再到百花齊放的展出方式讓人感到激昂。不同畫風,不同媒介,不同演繹方式,都令廣東美術充滿底蘊與驕傲。講者生動和充滿活力,對各畫家、畫派的認知都非常熟悉,令百年作品充滿生氣,確實讓人感到後生可畏。美術另一百年,由此開始!」

今次展覽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廣東省文聯、紫荊文化集團聯合主辦,廣東美術館、香港文聯、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中國對外藝術展覽有限公司和紫荊雜誌社承辦。展覽於5月22日至6月2日期間,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視頻攝製:Sunny、鄔茜)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