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改版 送M+門票喇!

【點新聞報道】點新聞於5月21日全新改版,為回饋忠實讀者,點新聞與西九文化區聯合,送出亞洲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門票60張。門票有效期截至7月13日。屆時,讀者可在M+欣賞到特別展覽「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畢加索──與亞洲對話」和在六月開幕的新展覽「楊沛鏗:別離庭」(2025年6月14日開幕)及「廣東摩登:藝術與視覺文化,1900至1970年代」(2025年6月28日開幕)等內容豐富的文化展覽。詳細介紹如下:

①特別展覽「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畢加索──與亞洲對話」

▲15.03.2025–13.07.2025 | 二樓西展廳

巴勃羅.畢加索,《朝鮮大屠殺》,1951年,油彩、合板,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25,圖片:© GrandPalaisRmn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Mathieu Rabeau

「東西方藝術的跨文化、跨世代深度碰撞」

——巴黎畢加索博物館60+件鎮館之寶

——130餘件來自亞洲藝術家的M+藏品跨時空呼應畢加索的經典作品

——特別亮點:野口勇雕塑《奇鳥》與畢加索《雜技演員》同場對話

「必看畢加索真跡」包括:

《多拉・瑪爾肖像》、《朝鮮大屠殺》、《海邊的人像》等

②「M+希克藏品:別傳」

▲22.09.2023–26.06.2025 | 二樓希克展廳

「M+希克藏品:別傳」展覽現場,2023年,攝影:鄭樂天,圖片由M+提供

——M+希克藏品系列中的第二個展覽。

——展覽以視覺方式探討1990年代至今中國當代藝術的風格和實踐,關注當時急速轉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中,藝術家對文化身份的思考及對新時代的困惑

——自1990年代起,中國社會的物質生活逐漸改善,面對快速變遷的文化、歷史與傳統,藝術家經常透過創作表達內心的掙扎與不確定。

③免費入場「李明維:如沙的格爾尼卡」

▲08.03.2025–13.07.2025 | B2層展演空間

「李明維:如沙的格爾尼卡」展覽現場,2025年,© 李明維,攝影:梁譽聰, 圖片由M+提供

「重現經典」——用流沙重構畢加索反戰巨作,立體主義與變化無常的沙畫碰撞,暴力與毀滅在指縫間崩塌又重生。

「現場表演」——觀眾於2025.6.28可欣賞藝術家李明維與觀眾的現場表演。李明維與觀眾將步入沙畫之中,重塑這幅沙畫,藉此營造創造與毀滅之間圓融無礙的循環。

「同期展出」——畢加索與亞洲藝術家呈現東西方美學的跨文化和跨世代對話

即將於6月份開幕的兩場展覽也同樣值得期待:

①特別展覽「廣東摩登:藝術與視覺文化,1900至1970年代」

▲28.06.2025–05.10.2025 | G層地下大堂展廳

葉因泉 ,《香港軒尼詩道》(《風景寫生冊》之二三〇),1950年,水墨設色紙本,©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圖片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提供

——根植本土歷史,探討具有當代全球共鳴的議題,包括個人與集體身份的建構、圖像在社會變遷中的意義,以及文化和政治的關係。

——廣州與香港這兩座語言文化相連的港口城市同為重新思考藝術和其意義的起點。兩地的創作方向各異,卻都承襲了相同的現代藝術傳統,在看似分歧的藝術實踐中,仍可見錯綜複雜而微妙的共鳴。

——展覽匯集廣東及香港藝術家眾多精品,涵蓋不同媒介,包括水墨、版畫、漫畫以及攝影。展覽分為四個主題單元,從歷史脈絡出發,重新審視藝術和藝術家如何介入社會、建構現實。

②「M+希克藏品:心靈圖景」

▲27.06.2025 | 二樓希克展廳

段建宇,《姐姐第4號》,2005年,油彩布本,M+希克藏品(捐贈),香港,© 段建宇,圖片由 M+提供

——三十八位藝術家透過作品展現快樂、感傷、平靜、焦慮、懷疑和驚奇等複雜而豐富的情緒。展覽將於6月27日起分階段開幕,並於8月22日全面開放。

——M+希克藏品系列的第三個展覽。

——藝術家通過作品對變化不息的國家作出回應,也為處身其中的我們帶來情感共鳴。

③「戴光鬱:如此江山」

▲14.06.2025–10.08.2025 | 二樓焦點空間

戴光鬱,《如此江山》,北京墨齋畫廊《如此江山》展覽現場,2017年,圖片由戴光鬱及北京墨齋畫廊提供

——《如此江山》是戴光鬱構思的參與式行為藝術作品,創作靈感來自毛澤東的詞作《沁園春·雪》,描述中國壯闊的山河景象與恢宏的歷史縱深。

——作品將邀請公眾人士合作,重繪傅抱石(1904–1965)與關山月(1912–2000)於1959年創作的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

——藝術家與參與者共同感受臨摹與演繹之間的張力,尋找當中的平衡,最後創作出既呼應原作卻又面目一新的作品。

④「楊沛鏗:別離庭」

▲14.06.2025–12.10.2025 | 二樓包陪麗、渡伸一郎展廳

《財源滾滾泉》(局部),「楊沛鏗:雙附院,香港在威尼斯」展覽現場,2024年,作品由M+委約創作,2024年,攝影:© Ela Bialkowska,OKNO studio,圖片由M+委約拍攝,2024年

——香港藝術家楊沛鏗的個展去年代表香港參加第六十屆威尼斯視藝雙年展外圍展,「楊沛鏗:別離庭」是該外圍展的回應展。

——楊沛鏗的裝置作品透過「別離」的概念,探索人類與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關係。

【M+開放時間】

星期一:休館

星期二至四及星期日:10:00–18:00

星期五:10:00–22:00

星期六:10:00–22:00*(2025年3月22日至7月13日期間)

博物館於公眾假期如常開放,如有特別安排將另行公布。

【交通指南】

M+位於西九文化區,該區域佔地面積較大,由港鐵柯士甸站外一直伸延到九龍站以西的海濱,交通四通八達,訪客可以結合實際情況來自由選擇。

M+位置圖,

·港鐵:

①九龍站(經機場快綫或東涌綫)

②柯士甸站(經屯馬綫)

·巴士:

①博物館道(車站位置)

②柯士甸道西(車站位置)

③雅翔道(車站位置)

④西區海底隧道巴士站(車站位置)

*西九龍高鐵站有直通西九文化區的文化專線哦,請認準CX1、W4!

·駕車:

訪客可於西九文化區出行網頁選擇自己的起點及想要抵達的終點,根據官方提供的可靠路線行車。並可在抵達終點前先行在西九文化區停車場網頁查看停車場實時的車位空餘情況。

即日起至5月31日,讀者下載點新聞APP(可點此下載)並在此條稿件下留言「點新聞生日快樂」+「M+博物館門票」,便有機會獲獎。獲獎名單及門票領取方式將在活動結束後公布!

(點新聞記者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點新聞改版 送M+門票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