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調查指逾8成無家者有成癮行為 冀混合住房模式支援

社協夥拍聖方濟各大學進行個案研究,並於今日發布無家者康復住屋探索性研究結果。(點新聞記者王俊傑攝)

【點新聞報道】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自1999年起開展無家者服務,2018年及2022年分別獲得凱撒克基金和傅德蔭基金資助推出「友家」宿舍計劃。社協夥拍聖方濟各大學進行個案研究,並於今日(18日)發布無家者康復住屋探索性研究結果。

考慮到香港無家者人口總數約1,441人,研究團隊需要訪問至少91名無家者,以符合95%置信水平下10%的誤差範圍。最終,團隊於2024年第2至3季完成101個無家者個案的質性及量化研究,並於2025年初完成研究報告書。調查期間,48名受訪者仍在露宿,53名正接受住宿支援服務,並於過去1年內曾經露宿。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點新聞記者王俊傑攝)

結果發現,逾8成無家者(88.1%)有成癮行為,有接近5成人有至少兩種或以上的成癮行為,當中吸煙(80.2%)、賭博(53.5%)、酗酒(32.7%)和藥物濫用(31.7%)等問題較為嚴重。

精神健康方面,有52%受訪者患有抑鬱症,普遍感到孤獨、絕望和毫無價值等。至於身體健康,超過9成受訪者(91.1%)患有一種或以上疾病,較常見的類型分別是牙患(57.4%)、關節問題(31.7%)及高血壓(23.8%)。

現年58歲的肥仔(化名)自2008年開始露宿,曾經染上賭博和吸煙等不良嗜好。(點新聞記者王俊傑攝)

現年58歲的肥仔(化名)自2008年開始露宿,曾經染上賭博和吸煙等不良嗜好。他說,自己多次參與不同的宿舍支援計劃,最少4人同住,最多甚至高達12人共用同一房間,中間只有透明帆布分隔,欠缺私隱。肥仔直言,個別宿舍設門禁時間,需要凌晨12時或之前返回,限制工作選項,尤其是飲食業無法「朝9晚6」,準時下班。

研究團隊認為,現時有許多宿舍只允許居住半年,時間較短,而且欠缺戒癮輔導和康復人員諮詢的服務。另一方面,鑒於無家者開始老年化,很多宿舍沒有足夠的無障礙設施,上格床會造成入住困難。團隊建議採用結合「先安居」與「康復住房」的混合模式,為宿友提供從藥物輔助治療、精神健康護理到生活管理等全方位的密集服務。同時,團隊提議,延長康復住房的居住期限至不少於2年,讓個人有足夠時間穩定生活和康復,營辦機構可根據無家者的康復進度,實施靈活的住宿選擇,進一步支持他們邁向獨立生活。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調查指逾8成無家者有成癮行為 冀混合住房模式支援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