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長和賣港口|專家解讀:事件已提升至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維度

巴拿馬碼頭。(路透社資料圖)

【點新聞報道】日前,市場監管總局就長和港口交易事件兩次表態,要求長和港口交易各方不得採取任何方式規避反壟斷審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5月15日強調,有關部門已經多次發表聲明,強調對長和集團出售港口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交易各方不得採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未獲批准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希望有關企業對此保持清醒認識,審慎行事。

上海環太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長劉強接受點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商務部的最新表態,標誌着長和港口交易事件的重心已提升至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維度。依據《國家安全法》第五十九條,國家建立國家安全審查和監管的制度和機制,對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外商投資、特定物項和關鍵技術、網絡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涉及國家安全事項的建設項目,以及其他重大事項和活動,進行國家安全審查,有效預防和化解國家安全風險。

此外,交易涉及的智能碼頭管理系統、全球物流網絡等核心資源,可能關聯數據安全風險,需納入《數據安全法》審查範疇。這種線上到線下的「全要素」監管視角,標誌着國家對於長和港口交易的干預,開始向「經濟+安全」複合維度升級。

「巴拿馬運河作為全球航運咽喉,中國每年經此運輸的貨物價值達2.3萬億美元,其經濟和戰略價值不言而喻。一旦交易達成,美國可能通過徵收高額靠港費、限制船舶通行等手段,對中國供應鏈安全構成實質性威脅。」劉強說。

他指出,從法律協同看,由反壟斷審查與國家安全審查形成了「雙軌並行」的監管框架。市場監管總局依據《反壟斷法》對交易的市場集中度、競爭損害可能性進行量化分析,商務部則對交易涉及的地緣政治風險、供應鏈安全等進行定性評估。兩者的審查結論將共同構成交易是否獲批的決策依據。這種「雙保險」機制,既對標國際通行規則,又凸顯中國特色治理智慧。

(點新聞記者郭瀚林報道)

相關閱讀:

商務部:長和港口交易各方不得規避審查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長和賣港口|專家解讀:事件已提升至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維度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