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上江南
5月12日,中美發布聯合聲明,同步大幅降低4月2日以後實施的對等關稅。這是特朗普發動關稅戰以來,達成的最值得吹噓的協議,特朗普以及共和黨一直宣稱「美國贏了」,特朗普「打贏了」中美關稅戰。受益於中美關稅戰的美國業者、消費者、船運公司紛紛加班加點,訂購中國貨物,怕萬一哪一天特朗普再掀桌子,將關稅漲回來。
中美航線 一船難求
5月14日兩國海關已經發布措施,執行此項聲明,新關稅措施對華爾街市場、美國業者、消費者是天大利好,中美航線已經出現「一船難求」的現象,美國客戶打爆中國生產企業電話,深圳鹽田港泊位爆滿,出口美國的貨櫃暴增300%,20呎的標準貨櫃數量超過21530個,目前,5月底執行中美海運航線的集裝箱船接近滿倉,從事海運的領軍企業之一的台灣長榮航運,股價從新台幣200元升到接近250元,短短幾天增幅近25%。
一船難求,足以說明中美之間,誰更需要誰?
選票和鈔票 特朗普缺一不可
聯合聲明發布之後,美國徴收的關稅從145%降到30%(包括20%芬太尼關稅),中方的關稅從125%降到10%(芬太尼反制關稅照樣生效,實際關稅和美方30%相近),並不是外界所講的中國10%對美國30%。筆者相信,如果仔細研究特朗普上台以來。中方關稅反制措施以及聯合聲明中內容就可以明白,誰在說謊。
特朗普談判前一天還在玩籌碼、下指導棋,說80%關稅是合適的,5月11日就同意降低115%的關稅,這就是他作為商人熟稔交易,一貫屢試不爽的關稅訛詐策略,「大聲開價,就地還錢」以促成交易。
達成協議的主要原因是特朗普受不了國內壓力、中方全方位的應對措施以及國際局勢的變化。筆者認為,促成特朗普認慫,從美國國內來看主要原因不外乎是選票和鈔票,這兩個是特朗普執政的「根基」,一點都不能動搖。
雖然特朗普上台以來,出現幾次股債匯三殺局面,股債匯陰晴不定,但並不妨礙特朗普家族和他親朋好友們賺大錢,也就是他們賺到了鈔票,短時間積累了巨額財富;選票方面,美國的消費者、MAGA粉絲對於買不到貨品的擔憂,從而導致選票流失,這個問題對特朗普來講比鈔票更重要,是他最不能放棄的一環。
下半年有特朗普閱兵、美國國慶日、萬聖節、感恩節、聖誕節這些節日和慶典,如果到時美國超市出現貨架空空的景象,支持特朗普的票肯定跑掉很多。明年國會的中期選舉將決定特朗普領導的共和黨是否能夠在兩院保持多數,這對於特朗普來講至關重要,目前替特朗普打贏選戰的白宮辦公室主任懷爾斯已經在幫特朗普布局明年選舉,2026年初要舉辦全國初選。如果失去選民支持,共和黨的國會議員基本上就會被民主黨打敗,而且會輸得很慘,這是特朗普最不想看到的。
鈔票和選票都重要,但是有選票,就可以賺更多的鈔票。
特朗普開始「新一輪訛詐」
特朗普在宣布「美國贏了」的同時,又開始「耍花槍」、開始新一輪訛詐,對記者說:「如果未來90天,中美談判沒有結果,關稅將從30%進一步大幅上調。」
1月13日,拜登下台前6天,發布《人工智能擴散規則》,將出口國家劃分成3個等級,限制GPU出口到中國,5月15日正式生效,這日期是中美達成關稅聲明後3天,盧特尼克領導的商務部啟動程序,着手廢除這一規則,將在未來發布新的替代規則。
美國商務部發布指導意見稱,「在世界上任何地方」(anywhere in the world)使用華為的昇騰人工智能芯片,都會違反出口管制規定。工業與安全局發表聲明,還計劃告誡公眾「允許美國人工智能芯片用於中國人工智能模型訓練和推理的潛在後果」。
芯片戰又要加碼開始,特朗普要再次翻臉、掀桌子,有那麼多牌嗎?筆者認為,6萬億美債沒有解決之前,商務部搞的都是小動作,拿來做談判的籌碼而已。急需選票和鈔票的特朗普,不會在中美關稅問題上再輕舉妄動。
筆者認為,拜登4年任期內把特朗普1.0時期的高科技制裁建設成了全方位圍堵中國的「小院高牆」,其任期最後1年變成了「大院鐵幕」,對中國高科技產業實施極限圍堵。特朗普是個商人,執着於貿易平衡、希望可以解決美國的貿易逆差,讓製造業回到美國,讓美國更加偉大。未來的中美關稅談判,美國一定會極限用芯片作為談判籌碼。今日的美國,不管是拜登還是特朗普,共和黨或民主黨,對於中國的打壓、圍堵是一致的,我們不必抱有太大幻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