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點新聞記者16日晚間從國家文物局獲悉,當地時間5月16日,國家文物局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接收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返還的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佔》。子彈庫帛書1946年非法流失美國。今次,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佔》回歸祖國,成為主動追索歷史上流失重點文物並取得成功的第一個案例。《五行令》《攻守佔》將於2025年7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萬里同歸——新時代文物追索返還成果展」上首次面向公眾展出。
據悉,子彈庫帛書1942年出土於長沙子彈庫楚墓,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戰國帛書,也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帛書和首個典籍意義上的古書,對於中國古文字、古文獻研究以及學術史、思想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子彈庫帛書分三卷,此次回歸的《五行令》和《攻守佔》為子彈庫帛書第二卷、第三卷,內容分別是四時十二月的宜忌、攻城守城的宜忌。國家文物局表示,將繼續推動子彈庫帛書第一卷《四時令》早日回歸。


據介紹,第一時間關注到美國史密森尼學會發布了關於返還非道德方式獲取文物的政策性文件後,國家文物局對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保存的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佔》,啟動了追索工作。基於溯源及流轉歷史研究形成的扎實、完整證據鏈,基於以文物回歸糾正歷史錯誤、推動雙方在專業領域的長期合作這一共識,經過多輪磋商,美方同意將文物退出館藏並返還中國。
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佔》回歸祖國,成為主動追索歷史上流失重點文物並取得成功的第一個案例,也是秉持《青島建議書》對話與合作的核心精神,以溯源及流轉歷史研究成果為支撐,實現流失海外中國文物追索成功的示範案例。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饒權在視頻致辭中指出,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向中方返還帛書《五行令》《攻守佔》,彰顯了其在文化遺產保護合作中恪守博物館倫理的努力,是中國主導制定的《青島建議書》以對話與合作推動歷史上流失文物保護與返還理念的成功實踐。帛書回歸後,將在文物原生環境中,得到更加全面、更為系統的保護和研究,讓文物的價值得到更加準確、完整的理解和闡釋。期待通過此次返還帶動更多流失文物回歸,並以文物合作為紐帶,共同守護全球文明發展成果,推動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更加深厚持久的人文力量。
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在致辭中表示,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因民族弱亂而遠離故土,正隨着民族復興而踏上歸途。子彈庫帛書的回歸,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一件文化盛事,也是中美文化遺產保護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實踐,為增進中美人文交流和兩國人民友誼注入了正能量,也對國際合作追索返還文物、守護人類文明成果具有示範意義。子彈庫帛書成功返還的佳話告訴我們,在平等、尊重和互惠的基礎上加強對話、推進合作,雙方就能夠攜手辦成很多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實事、好事。希望越來越多有識之士多發理性之聲、多做互利之事。
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蔡斯·羅賓遜在交接儀式上說,此次返還是一項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反映了亞洲藝術博物館對良好管理的關注,以及這些文物應與其文化和考古背景進行對話的理念。返還協議為亞洲藝術博物館開闢了新的、重要的研究途徑。在過去幾個月中,他們與中國合作夥伴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對話,有望面向未來開展合作。
(點新聞記者江鑫嫻 北京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