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後郭寒冰近日對點新聞記者表示,作為全球首個對芬太尼類物質實施整類列管的國家,中國以「立法先行、全鏈管控、國際協作」的立體化治理模式,構建起覆蓋研發、生產、流通、出口的全周期防控體系,不僅實現國內零流失紀錄,更通過制度創新為全球毒品治理提供了可複製的中國方案。
郭寒冰認為,2019年實施的芬太尼類物質整類列管政策,是禁毒立法的里程碑突破。中國創造性地將「類物質」概念納入法律框架,通過科學定義覆蓋近千種潛在衍生物,扭轉了傳統列管模式滯後的困局。此外,中國進行全鏈條閉環管控,築牢安全底線。中國構建的定點生產、特許經營、全程追溯監管體系,實現了芬太尼類藥品從源頭到終端的絕對可控。
面對全球芬太尼濫用危機,中國以務實行動履行國際義務。中國通過「中國——東盟禁毒合作機制」等平台,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檢測設備、技術培訓等支持,2024年協助巴西、菲律賓等國破獲跨境走私案件17起,中國採取的是合作治毒模式,而不是有些國家的「指責甩鍋」。
中國模式有力回擊「政治操弄」
郭寒冰認為,美國將芬太尼問題政治化的做法,實質是掩蓋其國內治理失靈的拙劣表演。數據顯示,美國芬太尼濫用致死人數5年激增25倍,根源在於醫藥資本推動的阿片類藥物過度處方。更具諷刺性的是,美國從印度、墨西哥進口的芬太尼前體達數百噸,卻對中國合法貿易橫加指責,這種是典型的轉移矛盾的政治手段。
「中國用實踐證明,毒品治理需要科學精神與全球協作,而非政治化對抗。中國治理理念凸顯出真正的大國責任,將人民群眾的健康置於首位。」她說。
根據官方消息,中國認真履行聯合國《1961年麻醉品單一公約》《1971年精神藥物公約》等國際禁毒公約的締約義務,建立了完備的易制毒化學品法律體系和管理制度。2019年4月,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正式對芬太尼物質實施整類列管的國家。 目前,中國已對聯合國2024年之前納入管制的芬太尼類物質前體全部完成列管,將芬太尼類藥品全部列入麻醉品管理,出口實行准許證管理。
2019年中國對芬太尼類物質整類列管後,連續3年打擊制販芬太尼類物質等新型毒品專項行動;加大對重點口岸貨物、物品以及郵政包裹的稽查力度;對芬太尼類藥品出口實行國際核查制度,經進口國家主管部門確認貿易合法性後再核發出口准許證。值得注意的是,芬太尼類物質整類列管後,中國未再查獲向境外走私、販賣芬太尼類物質犯罪案件。
(點新聞記者朱燁報道)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