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長和擬售巴拿馬運河等港口予美國財團貝萊德一事備受關注。多位本港法律界人士指出,任何國家對於危害本國長遠發展利益、危害國家安全的行徑都不會容忍。有關交易不僅涉反壟斷,更可能逾越國家安全底線,相信國家會有很多保障國家安全的手段可以處理,涉事企業需審慎評估相關法律風險,避免讓自身面臨難以承受的後果。
重大交易須面對輿論監督
青年民建聯主席、律師劉毅表示,有關交易涉及的港口不僅是長和的核心資產,更是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節點,絕非一般商業資產。貝萊德與美國政府關係匪淺,在美國對中國挑起貿易戰下,倘是次交易成事,有關港口可能被美方用於強化對全球海運的控制,甚至危害國家的經濟安全。「港口不只是碼頭,還影響着國家造船、航運和國際貿易等產業的發展。」
劉毅分析,從法律層面看,長和自己的港交所公告已經把這筆交易定為「重大交易」,顯示交易對該公司戰略和未來發展有實質影響,須受到多方面嚴格監管。除了根據香港《上市規則》,這種交易必須公開披露,還要股東表決,更別提這涉及跨國基礎設施轉讓,需要面對多國的反壟斷和安全審查,而這也是國際慣常做法。
公眾對國家發展前景的深切關注,全球皆然。劉毅表示,相關關注並非個人情緒化的表達,而是傳遞了對戰略資產處置必須審慎對待的共識,這種輿論監督是健康社會應有的組成部分,也是大型企業必須要面對的責任約束之一。
香港中律協副會長、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黃國恩表示,有關港口屬重大關鍵基礎設施,其管理權轉移可能造成海運業壟斷行為,直接影響中國進出口的成本與航線穩定性。從國家反壟斷法的角度來看,無論有關交易是否發生在中國境內,只要有關交易的影響可能對中國境內市場競爭產生排除、限制影響,國家有關監管部門就有權依法介入。
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強調交易各方不得採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黃國恩強調,任何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做生意時的首要考慮應該是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必須確保交易是在國家安全及國家利益不受傷害的前提下,合法合規地進行,除了反壟斷法,維護國家安全相關法例等均可成為監管依據。
(來源:大公報)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