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大宗商品、經濟運行情況風向標之一,石油價格的跌宕起伏牽動着各方神經。隨着美國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引發市場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加上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打破多年「減產保價」慣例,在5月3日的會議上決定在6月再次提高產量加速恢復供應,以懲罰超產的成員國,國際油價應聲暴跌。國際油價自4月開始經歷了一輪暴跌,全球基準布倫特原油跌破60美元創四年最大單周跌幅。
在今日(5月5日)亞洲早盤交易中,國際油價暴跌超4%。由於全球貿易擔憂情緒持續升溫,投資者對全球原油需求增長的預期被大幅下調。
美國原油期貨價格大跌4.27%,跌幅達2.49美元,至每桶56.30美元。布倫特原油同樣重挫3.9%,下跌2.39美元至每桶59.09美元。今年以來,油價已累計下跌超過20%。
貿易戰不確定性拖累需求前景?
據市場調查顯示,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總統推動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的政策,極大地增加了全球經濟在今年陷入衰退的風險。」
而再早前今年4月OPEC+作出5月額外增產決定後,油價在4月跌至四年新低,其中紐約期油更跌穿每桶60美元水平,但沙特仍推動OPEC+作出增產決定。有指沙特是次推動增產,目標可能包括與美國推動的新品種能源即頁岩氣打價格戰,同時懲罰沒有遵守產量協議的伊拉克及哈薩克。
巴克萊將2025年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測下調4美元至66美元/桶,將2026年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測下調2美元至60美元/桶,理由是OPEC+決定加速石油產量增長。
巴克萊表示:「與關稅相關的事態發展肯定是一個拖累,但OPEC+的轉向也是最近油價下跌的重要推動力。」巴克萊還修改了對OPEC+的基本看法,預計該組織將繼續加速逐步取消額外的自願調整,目前預計該計劃將在6個月內生效,而最初計劃為18個月。「這將導致我們對2025年和2026年OPEC原油產量的預測分別增加39萬桶/日和23萬桶/日。」
長江證券石油化工行業首席分析師魏凱認為,過去幾年沙特阿拉伯等主要產油國通過超額減產喪失了較多的全球市場份額,此次增產實為OPEC+內部利益的再平衡。在此過程中,沙特阿拉伯希望通過增產拿回一定的市場份額,同時其他OPEC+成員國執行「補償性」減產。但是在過去一段時間,OPEC+內部對「補償性」減產存在一定分歧,最後導致該組織超額增產,同時疊加貿易摩擦,進一步導致油價下跌。
大行齊降油價預測
由沙特阿拉伯領導的OPEC+八國生產商集團此次決定在6月份再次增產41.1萬桶/日。這一增產規模幾乎是高盛原先預測的14萬桶/日的三倍。在短短兩個月內,OPEC+將向市場投放超過80萬桶/日的額外供應,這一數量足以對本已脆弱的市場造成嚴重衝擊。
華爾街大行紛紛下調油價預期,指出未來油價可能面臨進一步的下行風險。
高盛策略師Daan Struyven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儘管現貨基本面相對緊張,「我們的核心觀點依然是,高閒置產能和高衰退風險使得油價面臨下行風險」。此外,OPEC+的行動不僅是針對自身成員,還可能旨在戰略性地規範美國頁岩油的供應。
高盛在今年早些時候一周內進行了兩次油價預測調整,並表示將在未來幾天重新計算全球市場的供需平衡,以反映出對供應將超過需求的擔憂。
摩根士丹利修正後的價格預測目前預計布倫特原油在第三和第四季度為62.50美元/桶,這一預測建立在對更大幅度供應過剩的預期上。在OPEC+最新的行動之後,該行預計過剩量將增加40萬桶/日,下半年將達到110萬桶。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Martijn Rats等人在一份題為《OPEC增產後供需平衡走弱》的報告中表示,他們將OPEC+的溝通解讀為可能全面加快取消生產配額的跡象。
展望後市,ING的商品策略主管Warren Patterson指出,關鍵在於沙特對較低原油收入的容忍能力,以及複雜的全球格局。他表示:「要判斷沙特會將這場看似價格戰的行動推到何種程度,關鍵在於該國隨着時間推移對低油價的容忍度。」
他補充道,石油市場一直在應對關稅風險帶來的顯著需求不確定性,而OPEC+政策的變化增加了供應方面的不確定性。Patterson還提到,OPEC+的更激進增產意味着石油過剩將提前到來,使市場在2025年全年都處於過剩狀態。
(點新聞記者葉紫翎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