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新聞背後|沒有通貨膨脹的世界

文/張俊獅

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發動關稅戰之後,很多美國人都擔心當地的通脹會很高。雖然不至於是超級通貨膨脹,但通貨膨脹在執行關稅政策後,將會升高不少。

西方政府(包括學術界)很多時候對通脹的態度,都是認為除非是超級通貨膨脹,否則都不重要。因此他們很多時候都認為,通貨膨脹是伴隨經濟發展出現的必然現象,有時甚至會推動政策增加通貨膨脹。

這裏就出現一個問題,既然按他們的說法通貨膨脹不可或缺,那麼有沒有可能有一個沒有通貨膨脹的世界呢?

想像一下,生活在一個物價永遠穩定的世界裏,錢包裏的鈔票永遠不會縮水,今天能買的東西,幾年後依然能買到同樣多。這樣的場景聽起來是不是像一個經濟學的烏托邦?沒錯,這就是「零通貨膨脹」的世界!

那麼,這樣的世界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投資者最怕什麼?

不確定性!

如果一個地方的通貨膨脹情況難以預測,投資者就會像走在一條搖搖晃晃的獨木橋上,隨時擔心會掉下去。為了方便理解,我們用最簡單的「投資回收期法」來解釋這個問題。

假設有一個投資人考慮投資100萬元,預計項目能經營兩年,每年賺取100萬元。按照這個計劃,第一年他就能回本,第二年則能獲得100萬元的純利潤。聽起來很不錯,對吧?

但問題來了,如果通貨膨脹嚴重,兩年後貨幣購買力跌了一半,那麼兩年後賺到的200萬元,實際購買力只相當於現在的100萬元。從購買力的角度來看,這筆投資根本沒有盈利!這就像你以為自己賺了大錢,結果發現這些錢只夠彌補你當初的投資,整個投資其實就是浪費時間,根本白忙一場。

反過來說,如果一個地方完全沒有通貨膨脹,投資者就能更準確地預測未來的實際收益。這種穩定的環境會促進投資活動,讓投資者更有信心把錢投入市場。

在沒有通貨膨脹的地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會輕鬆許多。你手中的錢永遠不會貶值,幾年後,同樣的錢依然能買到同樣多的東西。這意味着,你的財富不會被通脹悄悄「剝削」,也不必擔心未來買不起生活必需品。

更重要的是,沒有通貨膨脹,社會不平等也不會加劇。因為在通脹環境下,窮人往往是最受影響的群體,主要原因是他們的收入增長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而在零通貨膨脹的世界裏,這種不公平的現象將大大減少。

在新冠疫情前的十多年間,西方國家的通脹水平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通過國際貿易向西方國家提供了大量廉價商品。由於中國製造的產品價格低廉,西方國家的日用品價格沒有顯著上漲,這使得普通民眾能夠享受到低物價的福利。

然而,疫情過後,西方國家的生產力跟不上需求,加上一些國家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導致許多產品的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這使得西方國家的日用品價格急劇上漲,普通民眾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享受到廉價商品。生活成本的上升,對普通人來說,顯然不是什麼好事。

許多西方國家的通脹水平雖然沒有達到超級通脹的程度,但已經嚴重影響了民生。

如果通脹真的是好事,為什麼沒有見到西方國家的普通百姓為高通脹慶祝呢?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大家需要明白:政策手段與政策目的是兩回事。根據經濟學教科書,通貨膨脹只是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時產生的副產品,它不應該是經濟政策的目的,而僅僅是一種手段。

然而,許多國家卻將通脹水平列為經濟政策的目標,甚至不遺餘力地追求這一目標。這就像把「副作用」當成「治療效果」來追求,顯然是本末倒置。通脹作為一種政策手段,應該被謹慎使用,而不是被盲目追求。

零通貨膨脹的世界,對投資者來說是天堂,對普通百姓來說是樂園。它帶來了穩定的投資環境和持久的購買力,減少了社會不平等,讓每個人都能安心規劃未來。然而,現實中,許多國家卻陷入了通脹的泥潭,導致民生困苦,社會矛盾加劇。

應該明白,通脹不該是經濟政策的目標,而僅僅是一種手段。只有正確認識通脹的影響,並採取合理的政策措施,才能實現經濟的穩定與繁榮。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新聞背後|沒有通貨膨脹的世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