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四日82.5萬內地客遊港 超去年黃金周

大批旅客到旺角的行人天橋「打卡」,希望拍下有霓虹燈招牌、充滿「港味」的照片。(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內地五一黃金周假期今日踏入最後一天,過去四日,為香港帶來逾82.5萬人次內地旅客,超越去年黃金周五日假期訪港內地旅客總人次。旅遊模式轉變,「打卡」成為內地旅客遊港的主要行程,堅尼地城籃球場、廣東道路牌、旺角天橋、巴士站甚至是港鐵站名,只要是港味十足的景色,都是「打卡」熱點,背後其實是「演算法驅動的旅遊」現象。

有資訊科技專家拆解,旅客會搜尋旅遊攻略,但在演算法推動下,網上推介的景點大同小異,導致旅客一窩蜂到該些景點打卡,人潮擠擁,連民生區也被「踏平」。專家建議,政府可考慮邀請網紅、藝術家或攝影師在各區拍攝特色相片,開發新的「打卡」景點,再利用演算法,幫助旅客探尋多元港味,同時可分散旅客人潮。

入境處數字顯示,昨日截至晚上9時,共有14.3萬人次內地旅客訪港,按年升近26%。黃金周首四日的內地訪港旅客人數都多於去年同期,四日合共有逾82.5萬人次,較去年黃金周五日合共76.6萬內地旅客人次,多出約5.9萬人次。

不少訪港旅客喜歡於出發前先在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台找尋攻略,如何拍出富有港味的照片,在網上攻略洗版式出現,介紹不同的「打卡」景點。5月1日黃金周首日,大公報記者走訪多區的「打卡」熱點,初代的著名打卡點例如彩虹邨,旅客人數稀疏,但在新興熱點堅尼地城籃球場依然人潮擠擁,水洩不通。5月2日記者到旺角東站天橋,見到在「打卡」的旅客人頭湧湧。

遊客湧往特定景點打卡

在堅尼地城海旁及籃球場,記者見到近百名「打卡」旅客,人人使盡渾身解數,貼着籃球場的鐵絲網,只為拍攝一張被認為港味十足的網紅照,即便排隊15分鐘也在所不惜。僅隔數步,一群孩子正在參加籃球培訓班,教練不時提醒孩子投籃時要注意安全,不要扔到旅客。

從人群中擠出來的旅客劉小姐向記者表示,雖然拍到了尚算滿意的照片,但實際到來發現這裏的景色不似預期,「我是從小紅書得知這個地方,網上有一些非常漂亮、非常有港味的照片,但來到現場,卻只是一個籃球場,還有一面這麼大的鐵欄網,分別很大!」她認為,網上攻略單一,基本上都是堅尼地城、旺角天橋、尖沙咀等,而自己也只為一張漂亮的照片,對這些地點並不了解。

住在籃球場附近嘉輝花園的羅先生說,對這裏變成景點感到不解,「住了那麼久,我就看不出來這裏有那麼漂亮。不過只要人數不是太誇張,不喧嘩,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

旺角東站天橋的「打卡」旅客,主要是想拍攝以天橋上見到的霓虹燈招牌作為背景、有最正統港味的相片。來自重慶的左小姐說,「也是網上推薦過來的,感覺別人拍照很好看,然後不少帖文都在推這裏,我就也想來拍了,確實挺『出片』。但沒想到這裏人那麼多。」她說網絡上推送的香港「打卡」好去處,幾乎都是油麻地警署、旺角天橋、堅尼地城或西環泳棚等,看到別人都在這裏拍,自己也會想跟風一下。

邀網紅推廣吸引流量

資訊科技專家梁秉雄向大公報記者表示,在演算法推動下,遊客的口味和搜索結果都變得單一,以致網紅打卡熱點集中,人也都堆在一起。「演算法就是透過搜索量及點擊量來進行推送,假如大家發出的香港好去處,都是同幾個地點,那下一個旅客搜香港旅遊,自然也會優先出現那幾個地點。」然而,一些「打卡」熱點位於民生區,缺乏旅遊配套,網紅照甚至只是在一個角落拍出來的效果,旅客實際到訪時,容易感到失望,旅客人潮也可能對當區民生帶來一定影響。

政府近年推動無處不旅遊,但介紹十八區景點的網站缺乏對有關地點的介紹,難以吸引流量,未見成為遊客追捧的熱點。梁秉雄認為,政府可以考慮利用演算法來做好旅遊推廣,例如邀請一些人氣網紅、藝術家、攝影師等,到不同地區打卡,尋找不同地區的美景及「港味」。當這些地點在網上有了足夠流量,自然也能被輕易搜索到,除了有助分散旅客人潮,也能夠讓旅客探尋多元「港味」。

話你知|用戶搜索歷史可影響演算法

演算法,即算法,是指解題方案的準確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清晰指令,它代表着用系統的方法描述解決問題的策略機制。

演算法會影響搜索結果。搜索引擎的算法旨在根據用戶的查詢意圖,從大量網頁中篩選出最相關、最有價值的結果,並呈現給用戶。算法會考慮多種因素,如網頁的內容相關性、關鍵詞匹配程度、網站的權威性、頁面的加載速度、用戶的搜索歷史和行為習慣等。

不同的搜索引擎使用的算法不同,對這些因素的權重分配也不同,所以即使用戶輸入相同的關鍵詞,不同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也可能存在差異。此外,搜索引擎會不斷更新和優化算法,以提高搜索結果的質素和準確性,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這也會導致同一搜索引擎在不同時期的搜索結果有所不同。

「打卡」點辦特色市集人氣變財氣

(大公報記者易曉彤)旅遊業人士表示,打卡拍照分享到社交媒體,是全球流行的旅遊現象和行為。香港發達的基礎設施與便利交通,使得部分居民生活區域也吸引大量遊客湧入。要把握這種打卡熱潮和趨勢,可將打卡與文化體驗相結合,提升旅客旅遊體驗的豐富度,同時探索推出特色文旅產品,將「人氣」變「財氣」。

「香港的城市面貌和內地有很大不同,旅客來到香港,感受到明顯的文化差異,他們想把旅遊照片分享給朋友或發到小紅書,肯定要找一些很有特色的景點。」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說,這些港味的新興打卡位,正滿足了他們的喜好和需求。

崔定邦說,「我們可以思考如何把打卡點串聯起來,西環亦有一大片區域值得旅客去遊玩,如海味街等。」他認為政府或旅發局應該多下功夫,將新興的打卡點與周邊串聯,打造完整的遊玩路線,並向旅客多加推廣,讓旅客發現更多樂趣。同時需完善周邊基礎設施,增加旅客體驗。

對於如何令打卡點成為可持續的旅遊資源,活現香港共同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陳智遠認為,業界應轉變思路,「不該只設計以打卡為主的線路,而是把打卡和周邊的歷史文化結合起來。」他說自己的深度遊行程,也會帶旅客到堅尼地城打卡點,但同時向旅客介紹周邊歷史和故事,例如堅尼地城籃球場的石牆樹是自然與人工建設的巧妙結合、堅尼地城海濱長廊的歷史,讓旅客有深度體驗。他也會帶旅客深入社區,感受當地的歷史、生活和文化。

陳智遠說,要將人氣變財氣,業界可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消費產品,「比如打造特色手信,而非淘寶常見的產品,就算窮遊的遊客也願意花幾十元買個紀念品。」他又認為可在堅尼地城周邊增加更多商業元素。

旅遊達人項明生表示,打卡文化成為全球潮流,不少人會想在社交平台吸「like」而旅行。當這些民間景點成為潮流,旅發局應深入介紹好這些街景的由來和相關行程,「有心人就會停下看完這些故事」。他認為堅尼地城的籃球場亦可舉行周末市集,售賣本地特色紀念品,豐富旅客體驗,吸引消費。

(來源:大公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四日82.5萬內地客遊港 超去年黃金周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