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繼加拿大後 澳洲「對美強硬派」再勝選

阿爾巴尼斯連任澳大利亞總理。(路透社資料圖)

【點新聞報道】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5月3日率領執政黨工黨贏得2025年聯邦選舉。繼加拿大選舉後,「特朗普因素」也影響了澳大利亞選舉結果,成為工黨支持率反超的原因之一。

根據澳大利亞選舉委員會3日晚發布的數據,工黨預計將獲得超過80個澳大利亞聯邦議會眾議院席位,超過總計150個席位中的一半,獲得組建多數黨政府資格。反對黨聯盟黨領袖達頓3日晚在布里斯班承認敗選。自由黨和工黨都承認,「特朗普因素」影響了選情。「這對澳大利亞保守派政黨來說是重大打擊」,自由黨發言人、參議員詹姆斯·帕特森說,「我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是一個因素」。

在阿爾巴尼斯上屆執政末期,由於民眾對物價等方面的不滿,工黨的支持率落後於聯盟黨,直至2月情況都是如此,但隨後發生反轉。特朗普上台後揮舞「關稅大棒」,即使澳大利亞這樣的傳統盟友也未能倖免。選前民調顯示,「特朗普因素」成為影響澳大利亞選情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民調,48%的澳大利亞選民把特朗普政府政策引發的不確定性作為最關注的五大事項之一;68%的人認為特朗普對澳大利亞不利。

阿爾巴尼斯對特朗普政府展示強硬,在競選中稱「美國加徵關稅的行為無異於自殘」,澳方不會向美國妥協,將堅持自己的政策。他還試圖把自由黨與特朗普政府掛鈎,稱自由黨領導的保守派政府將給澳大利亞帶來「混亂」,「走美式政治道路,讓澳大利亞人陷入分裂和內鬥」。多名澳大利亞自由黨人士曾在選戰期間對路透社說,澳選民對特朗普的厭惡心理的確影響了選情。

在加拿大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在「特朗普因素」的影響下,主張「對美強硬」的加拿大自由黨實現支持率的反超,最終在4月贏下大選。當今年1月初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宣布將辭職時,自由黨的支持率正處於一個近年來的低點,反對黨保守黨在民調上的領先優勢超過20個百分點。不過,在本屆美國政府上台、並頻發關稅和「吞併」加拿大的威脅後,加拿大民調開始反轉。

到了今年3月,卡尼當選為自由黨新領導人時,兩黨的支持率已經不相上下。到了4月,自由黨的支持率已經反超保守黨。在4月28日舉行的加拿大第45屆聯邦眾議院選舉中,加拿大自由黨再次擊敗保守黨,成為眾議院第一大黨,加拿大自由黨領袖馬克·卡尼連任總理。

(來源:央視新聞)

相關閱讀: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率領工黨贏得聯邦選舉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繼加拿大後 澳洲「對美強硬派」再勝選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