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有片)故園燈火映文心:香港學生走進魯迅北京故居

【點新聞報道】今天(5月4日)是五四青年節,是廣大青年的節日。魯迅先生曾寄語中國青年,「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在今年的五四青年節前夕,「走進首都・書寫中國」交流營的香港學生們走進北京魯迅博物館,參觀魯迅舊居及魯迅陳列展覽。在專業講解員的帶領下,同學們參觀魯迅生平陳列展廳,這裏以編年史形式展現魯迅從紹興童年到上海晚年的生命軌跡,同學們看到了《阿Q正傳》的珍貴譯本、為北大設計的校徽,以及魯迅與藤野先生的往來書信。走到院落中,同學們看到了魯迅親手種植的兩棵白丁香,「老虎尾巴」書齋的煤油燈,每一處細節都訴說着這位文學巨匠的創作熱忱與精神力量。

交流營中的不少學生,之前跟隨團隊到訪過位於紹興的魯迅故居,對魯迅生平、經典作品如數家珍。今次的探訪活動,則讓他們看到一個更加豐富多元的魯迅。香港學生何洛呈印象最深刻的是,「原來他鍾意老鼠但不鍾意貓,因為老鼠舔乾他的墨汁會促進他寫字。我都覺得很有趣。」

香港學生徐嬌則說,之前有了解到魯迅為喚醒國人棄醫從文,今次第一次知道他選擇讀醫科是受到幼年時父親生病影響。另一位香港學生洪靜稱,大文豪魯迅最早竟然是理科生,後來又學醫,還曾經當過老師,「這讓我大開眼界。」

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組委會常務副主席、活動召集人沈燕玲表示,「走進首都・書寫中國」活動發源於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賽事,希望以魯迅先生「立國先立人」的理念為指引,帶香港學生了解祖國發展。她表示,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賽事進入第五年,看到參與學生不斷成長、成熟,也希望通過本次活動搭建起香港與內地學生溝通交流的平台,並以此為契機,讓兩地學生交流不斷增加,讓香港學生更加了解中國歷史與文化、讀懂中國故事,未來傳承並講好中國故事,續寫中華新篇章。

魯迅於1923年秋購入這處宅邸並於次年改建完成入住,在此生活了兩年多。他在這裏寫下了《華蓋集》《華蓋集續編》《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墳》中的部分篇章。作為魯迅在北京唯一保存完整的故居,這裏既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傳承中國現代文學精神的重要殿堂。

記者:楊楚依

拍攝:王一、花天琪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故園燈火映文心:香港學生走進魯迅北京故居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