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梅友
儘管已經從點新聞網站上管窺了《李兆基博士紀念展——和光同塵》的梗概,但今天(5月2日)受邀現場參觀之後,仍然讓筆者深受觸動——觸動於李兆基博士「和光同塵」的處世態度,觸動於他「授人以漁」的經營哲學,觸動於他「潤物無聲」的愛國情懷。而最觸動的,是市民對他自發的悼念。

筆者下午1時50分到達中環The Henderson地下大堂時,仍然有不少預約了下午1:30-2:00時段的市民在陸續進場,而下一時段的市民已然開始排隊等候。39樓的展覽現場場地不大,約百人分散在四個板塊前駐足觀看,有拄着拐杖的老者,亦有背着書包的學童。展覽5天共11,000人預約。



為何會有這麼多人,在一個本應出行遊玩的公眾假期,來參觀一個關於逝者的展覽?入口處和展廳內貼滿的白色花瓣狀的悼念卡片,或許可以解答。卡片上觀展者寫給「四叔」的話,滿眼都是「慈善巨人」、「作育功深」、「無私大愛」、「改變社會」。是的,「四叔」李兆基不僅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還是心懷全城市民、以慷慨善行回饋社會的企業家、愛國者。他的案頭有一把「玉算盤」,以精打細算矗立商界潮頭,但在家族親情、民族大義面前卻從不計算,遑論算計。
由此反觀城中另外一位與「四叔」同齡且同姓的長者,亦是公認成功的地產商人,亦曾頭頂慈善家的光環,但最近卻在美國無端打壓的緊要關頭,放棄家國大義、陷入利益算計。「四叔」有言,搵錢要成功,使錢要成功。危害國家安全與戰略利益的錢,就算搵得到,使得也不會安樂,更何況還有留給下一代、留給歷史述說的身後名!



相關閱讀: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