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15日起在廣州舉辦,來自全球21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20萬名境外採購商註冊參展。在日益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和關稅對峙背景下,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採購商卻不約而同地表示——美國之外的市場仍在繁榮增長中,廣交會仍然是他們採購商品、和中國做生意的重要平台。
來自埃及的採購商馬小龍表示,他已經在廣州做外貿近20年,如今基本都是做中東和北非市場。「美國加關稅以後,中國不進口美國的東西,可以從中東、韓國等地進貨,就好像是中國給了很多人第二次機會。」並且他認為,今後中國將從「中國製造」向「用中國機器生產」轉型,更多小國家將用中國的機器自主生產,而中國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香港通恆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卓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個月「確實有點頭疼」,但面對危機還是會順應發展足跡。他認為電子行業的抗風險能力會高一點,因為中國在產量、質量、價格上都有優勢。美國採購商GUSTAVO FERNANDEZ則表示,「生活在美國會用到很多來自中國的產品,時間會告訴我們將會發生什麼。」
記者、拍攝:帥誠、李紫妍
剪輯:星鳴、帥誠
相關閱讀: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