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品評四方|美加決裂 G7或會變為G5

文/關品方

世界大變,但還不至於馬上發生世界熱戰。變化總會一步一步來。筆者大膽預期,G7有可能會有變化。由於美加決裂,G7有可能變為由英法德意加組成的G5。美國的對等關稅搞不下去,導致英美抗衡,美加決裂。日本被晾在一旁,十分尷尬,G「5+1」。今天筆者嘗試從G7自1973年以來的歷史發展,預測今後的走向。

七國集團(G7)是由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英國和加拿大七個發達國家組成的國際論壇,成立於1976年,旨在討論和協調全球性問題。歐盟作為特邀成員參與其中。G7沒有固定的總部或日常管理機構,成員國和歐盟輪流擔任東道國。

1973年,由於石油危機,美國、西德、英國和法國四國財長舉行非正式會議,隨後日本加入(日本是當年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之一),形成G5。1975年,意大利加入,成為G6。1976年,加拿大加入,成立G7。

1997年,俄國加入,G7變為G8。那是因為當年美國定義俄國為民主政體,有機會通過和平演變改造俄國,經濟上拉,軍事上打。

2014年,因為俄國以軍事行動佔領克里米亞,北約意圖東擴至烏克蘭,美歐聯手制裁俄國,俄國被逐出G8,因此恢復為G7,直到今天。

G7的主要活動是每年舉行首腦會議和多個部長級會議,討論經濟、政治等重大國際問題,近年關注的議題是俄烏衝突、巴以衝突、中國崛起、氣候變化、科技進步、環球衞生和國際治理。由於G7內部利益沖突、歐盟和北約的複雜背景、G20和BRICS冒起(另文討論),過去11年來,G7逐漸有流於清談的傾向,每年聚會一次拍照留念,講多過做。

G7成立初期,GDP總量佔全球經濟的70%,相當誇張。主要是由於中國等金磚國家的崛起,G7的GDP全球佔比逐步滑落。2018年,G7仍佔有全球58%的凈財富和46%的GDP。2025年的今天,GDP全球佔比更低(少於40%)。作為長期趨勢,G7在國際經濟和政治領域雖然仍然具有重要影響力,但隨着新興經濟體(NIE)的崛起,G7的影響力持續下降。G20的成立(1999年),促使G7的角色逐步被淡化、取代。

滄海桑田,白雲蒼狗。筆者估計,未來幾年G7將會分崩離析,因為其重要性將減退。單是G7開會,解決不了問題。英美加雖然有所謂同文同種的民族淵源,但現時地緣政治博弈,決定了加拿大及英國與美國之間的矛盾凸顯。筆者於本文只聚焦美加之間的矛盾。

美國和加拿大的關係在歷史上經歷了從早期衝突到緊密合作、到如今裂痕出現的演變過程。

早在18世紀的殖民時期,美國獨立戰爭爆發,來自英國的加拿大殖民者(尤其是法裔新移民和對英忠誠派)拒絕加入美國的革命,強化了加拿大的親英傾向。

1775年,美國獨立軍入侵魁北克失敗,美加之間軍事對立、信任缺失。1812年,美國以英國海上封鎖為由對英宣戰,目標是吞併加拿大。加英聯合抵禦美軍入侵,保衛了加拿大的安大略和魁北克。1814年《根特條約》簽定,美加休戰,但雙方的隔閡甚深。

美國的「天命認定」理念決定了其對整個北美大陸的擴張野心,導致19世紀美加之間的邊界爭端和外交摩擦持續。

從1837到1871,長達34年的美加紛爭一直糾纏,其後美加以《華盛頓條約》承認加拿大自治領,美國對加拿大領土的訴求才平息。最近,特朗普提出要把加拿大吞併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其實有其歷史淵源,並非空穴來風。

20世紀初,美加簽署了《邊界水域條約》,為解決邊界爭端提供了機制。從1914年到1945年,兩次世界大戰的31年間,美加合作。美蘇冷戰時期(1945-1992),美加兩國於1958年建立了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直到今天。經濟方面,美加簽署了《美加自由貿易協定》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墨西哥加入),促進了北美洲經濟一體化。

美加在國家安全、跨境執法、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美加擁有世界上最長的陸地邊界之一,雙邊貿易和人員往來頻繁,在多個國際組織共同合作,包括UN、NATO、WTO、G7和G20;加拿大對美國亦步亦趨。前任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過去8年一直視美國總統拜登和特朗普為大哥,不惜犧牲中加關係討好美國,直至近期在白宮被特朗普公開羞辱,黯然辭職。特朗普認為特魯多應該是美國第51個州的州長。但這並不是雙特之間的私人恩怨,而是因為國際形勢已發生根本轉變。

現在美國要進行戰略退縮,為了穩守北美洲大陸,劍指格陵蘭、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強控制西歐。美國對加拿大垂涎三尺,有其歷史原因如上述。現時由於貿易摩擦、利益衝突、資源爭奪和政策分歧,誇張一點來說,美加之間的關係倒退到18世紀的殖民時期,從合作夥伴關係變為競爭對立關係。

2025年,美加關係破裂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的全球退縮戰略和地緣擴張政策。美國對加拿大主權的冒犯,是可忍,孰不可忍?美國對加拿大的鋼鋁產品和汽車產業加徵高額關稅,破壞了北美自貿協定的互信基礎,加拿大採取報復性措施。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本質上否定了國家間要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互不侵犯等基本原則,回到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美加之間的歷史積怨是雙方關係惡化的底層原因。舊恨新仇,難以化解。

2月1日,特朗普簽署關稅令,對加拿大進口產品徵收額外關稅。3月12日,美國進一步對加拿大的鋼鋁產品徵收25%關稅,加拿大以報復性關稅反擊並向世貿組織申訴。3月27日,加拿大現任總理卡尼表示:美國不再是可靠的貿易夥伴。12天前(4月2日),特朗普簽署「對等關稅」行政令,進一步加徵關稅。

加拿大的反擊措施包括:第一經濟領域:對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停止電力供應,限制鎳礦出口,助力汽車產業轉型;第二軍事領域:組建北極快速反應部隊,提高國防開支;第三外交領域:與華為合作研發6G,修訂法律約束美國媒體的影響。

美加關係破裂的影響不可小覷。它可能導致全球貿易格局變化,削弱美國在國際合作的影響力,並為其他國家提供新的合作機會。全球現正處在大改組和大分化的過程中。加拿大外長喬利上周在北約表態,她認為加美之間的關係惡化是長期的、根本性的變化,強調加拿大致力於尋求新的聯盟以適應新的地緣政治格局。

筆者認為,除了加拿大之外,還要考慮英國(甚至印度)對美國的戰略轉變。英印之間的關係長達300多年,有緊密合作的基因,值得高度關注。美國退出G7而印度加入,或者不是天方夜譚,未來幾年,或有分曉。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美加決裂 G7或會變為G5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