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港股三大指數今日(9日)齊升。截至收盤,恒指升0.68%,報20264.49點;科技指數升2.64%;國企指數升1.41%。東亞銀行財富管理處投資策略師吳永強接受點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短期來看,未來一至兩個月,關稅問題仍將是導致市場波動的主要因素。未來12個月,亦預計出現圓滿解決方案的概率不高,後續要關注中美雙方在經貿談判方面的走向。
恒指短期波動風險仍存
吳永強進一步表示,若兩國能夠理性對話解決問題,港股可能只是在目前水平上做反彈橫行;若繼續硬碰硬,中方可能推出更多反制措施,港股可能會繼續下跌。短期來看,第二季度恒指大概會在18000點至22500點左右,投資者可能會看到市場處於吸納水平。
當前,恒指從估值上講相對較低,但短期波動和風險仍然相當高。因此,吳永強建議投資者等待關稅問題相對明朗化,再根據中美雙方的發展道路選擇投資策略。如果雙方坐下來談,可以開始分段吸納;如果繼續硬碰硬,投資者不宜貿然入市,甚至要做好風險管理措施。
港股或短期內持續承壓
短期來講,港股仍會面臨較大壓力。吳永強指出,相對A股而言,人民幣有貶值跡象,而港股有很多中資股,人民幣貶值會對其盈利和估值造成損失,也可能令市場下調盈利預測。此外,第一季度資訊科技板塊升幅較多,如果市場繼續避險,投資者會選擇套現那些有盈利、之前升幅高的股份,而資訊科技和非必需板塊在香港有不少上市公司,這會使H股面臨更大壓力。
另一方面,國家隊如中央匯金等開始入市穩定市場,但需要留意的是,國家隊主要買入A股ETF或央企,H股暫未能直接受益,所以H股相對內地A股,H股的波動性和拋售壓力相對更大。不過,內地有不少政策工具可以推出,如降準、降息、擴大財政赤字目標、加大長期國債發行等,料這些都有利於穩定市場,雖難以讓股市回到之前的高位,但起碼能在一定水平上穩定下來。
入市建議:避開航運股等板塊
在板塊方面,吳永強表示,如果中美雙方展開貿易談判,建議投資者避開來自美國收入較高或主要客戶是美國公司的企業,以及航運和港口股。
如果投資者短期想入市,可以配置一些防守性較高的股份,如本地公共事業、內地必需消費品、內地電信、內地電力、內險,以及有中特估概念、派息相對吸引的股份。上述股份在市場波動釋放中可能是資金的短期避風港,但當市場波動較差時,這些股份也會下跌,只是下行壓力相對其他股份較小。
(點新聞記者章芸菲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