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不是併購是霸凌:MSC收購和記港口 揭開美式地緣壟斷的真正面目

文/張敬龍

近日,美資貝萊德(BlackRock)與地中海航運(MSC)聯手,以約228億美元「收購」和記港口信託在全球的43個碼頭資產,表面看似一場普通的資本交易,實質上卻是一次由美國主導的、赤裸裸的地緣政治行動。這不是一次普通的市場行為,而是一場對全球貿易秩序、主權控制權、以至國際地位的系統性干預。

美國過去對中國說「去風險」,現在我們看到的,才是真正的去風險:去中國資產、去中國控制、去中國影響力。這是一場被偽裝成市場交易的政治手術。這不僅是一項商業交易,更是一場深遠的全球戰略部署。其後果將影響的不只是航運業,更是整個世界的貿易定價權、供應鏈安全、以至主權控制權。

一、不是生意,是霸權

這次併購來得「剛好」——美國對中國企業連續施壓,要求中資撤出海外戰略資產;然後,美資基金與其盟友「適時」接盤。不禁讓人聯想到1990年代,美國如何逼迫日本半導體與金融企業退出本土與全球市場。美國當年強迫日本接受《日美半導體協議》、開放市場、簽下不平等條款、提高對日關稅,最終導致日本企業大規模將資產拱手相讓。

如今相同劇本重演,只是主角從日本換成了中國。

二、美式「去風險」=壟斷全球戰略資源

巴拿馬運河兩端碼頭、歐洲門戶港口、地中海中樞、亞太關鍵節點……這些不僅是港口,更是全球貿易的神經線。美國通過私募基金與其盟友企業,把這些節點集中到少數「友好」企業手中,從而實現對全球供應鏈的實質控制。

這樣的操作,表面是資本投資,實質是地緣封鎖:把中國擠出「港口外交」,削弱中國「一帶一路」港口布局。

三、單邊行動,撕裂現狀

美國一方面高舉自由市場大旗,另一方面卻不斷透過關稅壁壘、投資限制、資本壓力干預他國企業決策。這筆交易發生的背景,是美國對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潛在制裁、政治施壓。這不是對等談判,而是「你不賣,就讓你難以生存」。

這種由美國主導的單邊改變現狀的行為,正是當今全球秩序不穩的根源。

四、全球消費者與中小國家將為此付出代價

MSC原本已是全球最大貨櫃航運公司之一。收購完成後,它將成為世界最大港口營運商,碼頭吞吐能力超越中遠海運、PSA、新加坡港口、DP World等老牌營運者。當航運與港口雙雙整合於單一企業手中,這將打破過往「船公司依賴碼頭公司」的市場分工,進而形成封閉式生態圈,掌控從碼頭調配到貨運定價的每個環節。

這意味着:MSC不再只是一家承運商,而是全球貿易命脈的設計者與守門人。

當MSC與美資資本控制全球港口,下一步會是什麼?掌握定價權,排擠競爭對手,壓縮中小企業生存空間。物流費用上升,貿易成本轉嫁,最終全球消費者將面對更高物價與更少選擇。新興市場甚至連港口都要經「美國許可」才能正常進出口。

交易包括多個關鍵戰略位置的港口,如巴拿馬運河兩端的Balboa與Cristobal、歐洲心臟的鹿特丹、地中海的重要中轉站意大利Gioia Tauro等。這些港口皆處於國際貨運航線交會處,是全球能源、糧食、工業品貿易的重要樞紐。一旦落入單一企業之手,等同於擁有「全球貿易的開關」。

試想若未來某地區與MSC或其背後資金方發生地緣政治矛盾,其所控制的碼頭可能被「技術性延誤」,甚至關閉出入口。後果不堪設想。

當MSC同時掌控海上運力與碼頭操作權,它便可自行決定貨物的裝卸時段、航班優先順序與收費結構。市場競爭對手將無法獲得平等使用權,亦難以抗衡其壟斷性收費政策。最終,這些成本將傳導至全球市場,無論是美國超市、中國工廠還是非洲中轉市場,消費者都將面對物價上漲的壓力。

目前,全球大部分中小企業依賴相對穩定、自由進出的大型碼頭營運體系。一旦被整合進MSC的閉環系統中,許多缺乏談判力的中小企業將被邊緣化,甚至被迫轉向成本更高的替代運輸方案。新興市場的貿易競爭力亦可能受到衝擊,全球貿易公平性與包容性正面臨削弱。

這不只是貿易問題,而是全球公平、開放與多邊主義的倒退。

五、結語:真正需要被問責的,是美國的單邊霸權

不少西方媒體將此次交易形容為「華資撤出戰略港口」,但事實上,問題並非資產由中資轉為美資,而是全球港口資源加速被「私有化」與「壟斷化」。當MSC與BlackRock這類巨頭掌控大量基建資源時,政府監管能力將被削弱,國家在緊急時期的物流主權亦將失守。

如果這筆交易繼續進行,中國失去了什麼?是國際港口的地位,更是一次對於我們是否還能主導自己未來的嚴重警示。

美國經常批評他國「破壞秩序」,但事實是,它正在以更隱蔽的方式,逐步將全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據為己有,然後用「市場化」的說辭合理化其地緣霸權。這不是自由市場,這是「美國版本的全球化」——你可以做生意,但只能跟他做,價格由他定,遊戲規則他說了算。

此交易是一次看似普通的併購,但其實質意義,可能是對全球經濟秩序與地緣政治結構的深層次改寫。全球不能對此掉以輕心,更不應任由港口與航運這些關鍵基建落入無限制壟斷手中。否則,未來的每一個貨櫃、每一個價格,或將不再由市場決定,而是由少數巨頭書寫。今天失去的是港口,明天會是什麼?我們不能再對這些「隱形霸凌」視而不見。

(作者為青年民建聯航運小組組長、油尖旺區議會地區設施及工程委員會增選委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不是併購是霸凌:MSC收購和記港口 揭開美式地緣壟斷的真正面目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