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上江南
3月20日上午,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北京會見香港歐洲商會訪京團一行。夏主任讚揚香港歐洲商會一直看好中國、看多香港,積極參與香港建設,推動歐洲企業長期投資香港。夏主任也表示,中國政府全力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為包括歐洲在內的世界各地企業在香港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國務院總理李強3月5日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關於港澳部分,第一次提出了「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這一新的工作要求,總理的提法和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關於「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的說法一致,並且直接放在了政府工作報告中,等於中央在全國兩會上,再次明確香港做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定位。
兩會結束後的一周,夏寶龍主任在北京會見香港歐洲商會訪京團,就是在落實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從中央層面,就是幫助香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會見現場不但給了歐洲商會定心丸,而且也提醒香港各界在國際交往中不要一窩蜂的去一個地方,對於比較複雜的美歐交流同等重要。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分享學習全國兩會精神時,重點也提到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香港角色問題時,除了鞏固歐美等傳統市場的經貿聯繫外,也會大力開拓包括中東、東盟、中亞等新市場,積極爭取早日加入RCEP,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發揮獨特作用。
筆者觀察,自從中美爆發貿易戰以來,中美、中歐關係急轉直下,連帶特區政府的官員和立法會議員國際交往合作訪問,對於香港主要貿易夥伴的美國、歐洲等地的交往呈現斷崖式下滑的趨勢,主要外訪國家成了以東盟、中東等地為主,相當於過去最熱衷的美歐訪問,幾乎全部轉向到了東盟、中東。美國、歐洲作為香港的主要貿易夥伴,這種斷崖式下降的做法引起了中央的關注,因此在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和政府工作報告中,給香港的國際交往指明方向,不可以一窩蜂的去同一個地區和國家,美國、歐洲的交流同等重要,夏寶龍主任在兩會結束後的第一周會見香港歐洲商會代表團,就是告訴香港各界,要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真正做好「超級聯繫人」,同時把香港的經濟搞上去。
外交部特派員公署公開數據顯示,截止到2024年5月15日,香港有62間總領事館,51間名譽領事館以及8間官方認許機構。這些領事館官員,就是香港可以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最大資源。東盟和中東是香港近幾年交流最多的地區,不管是特區政府官員還是立法會議員以及社會各界都喜歡去這些地區訪問。筆者認為,香港政府官員和立法會議員應該重新認識這些總領事館的作用和他們對香港在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價值,同時也要積極和這些總領事館的官員交流溝通,帶動香港和他們國家各層級的互訪和交流,就算經濟貿易一時不好處理的話,還可以從文化、體育、藝術等領域出發進行合作。
主題為「全面釋放發展動能,共促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年一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即將在北京登場,包括輝瑞、高通、畢馬威、渣打銀行、道達爾能源、寶馬、西門子、貝萊德等70多位首席執行官將出席,其中美國、歐洲的企業高管居多,國家舉辦的高層論壇也是為香港對外交往合作打下基礎。香港各界應該盡快拾起獅子山精神,不畏艱難,勇於破局,深化國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