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術
「股神」巴菲特早前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訪問時,非常罕有地談論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指出過往歷史有很多關稅經歷,關稅某程度上就是「戰爭行為」,他認為,懲罰性關稅可能會引發通脹,傷害消費者,意指為關稅結賬的,很可能就是消費者。自特朗普再次上任為美國總統後,就表明會向加拿大、墨西哥以及中國加徵關稅,最新消息,特朗普更修訂行政命令,要對中國進口貨品的關稅增加至20%,明顯又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
周一(3日),特朗普修訂了行政命令,聲稱中國未能處理毒品芬太尼流入美國的問題,所以對中國貨品加徵的關稅要增加至20%。對於美方行為,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周二(4日)表示,美方「甩鍋推責」、一錯再錯,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再次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關稅,罔顧事實,無視國際貿易規則和各方呼聲,是典型的單邊主義、霸凌主義行徑。
特朗普針對其他國家,總是有林林總總的藉口,但他所謂的「芬太尼流入美國」問題,到底是什麼一回事?今日就有傳媒報道,在2023年美國因芬太尼過量死亡人數超過7萬,但這其實是一場美國自己製造的災難,因為多年以來,美國製藥公司收買專家,鼓吹「鴉片類藥物無害論」,一步步在美國形成了「止痛藥文化」,而且基於政治等考量,政客始終沒有或不願意將監管落到實處,嚴重阻礙禁毒進程。所以,關於芬太尼的問題,不是別國問題,而是美國自己政策、監管以至文化問題。
至於關稅問題,就如「股神」所言,懲罰性關稅可能引發通脹,傷害消費者,筆者會用兩個層面去看待關稅問題,首先跟巴菲特一樣,加徵了關稅,商品價格上升,最終還是由消費者即美國市民去「埋單」,關稅行為並不會令哪個國家獲勝。另一深層次問題,在於美國無論如何對他國包括生產力較低廉的中國加徵關稅,其實很難改變美國國內製造業發展緩滯的問題;把生產線移向成本低的地方,是過去數十年的世界大勢,就算特朗普最終迫使了部分製造業甚至晶片業回流美國,最終可能只是要企業賠錢而美國得個「夢」。
自特朗普首次出任美國總統時,他的霸凌作風人所共知,今次他一上任,就同時向中國、加拿大及墨西哥打關稅戰,筆者看不到特朗普的勝算,反而看到的是特朗普四面樹敵,一次過把盟友、競爭對手都得罪。但與特朗普第一次上任不同,筆者認為中國已經預備到美國隨時又開打關稅戰,美國一來,中國就反對及反制,特朗普想幾年前的招數重複使用而又重複生效,恐怕很難!
據《環球時報》日前報道,有消息人士指出,國家正在研究擬定反制措施,可能包括關稅和一系列非關稅措施;當中,對原產於美國的農食產品加徵關稅,被列入反制措施的可能性很高。我們可以想像到,當特朗普的關稅行為,首先令美國消費者要買貴貨,然後自家出品的商品、農產品又可能被反向加徵關稅,若套用巴菲特的說法關稅是「戰爭行為」,那麼特朗普可能就要承受窮兵黷武的後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