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黎岩
立法會財委會今日下午審議中大醫院40億貸款延期還款事宜。在政府財政赤字872億、香港中文大學儲備高達355億元的客觀現實面前,當年獲政府以1000元象徵式地價批地及提供40.33億元首五年免息貸款建設的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已於2021年啟用。原定2023年3月起分10年償還首筆貸款,惟2023年中大醫院懇切期望及要求,經立法會批准「2+3年延長貸款方案」,容許順延還款兩年,之後視乎財政狀況再尋求延後多3年。有鑒於中大醫院提交的有關醫院運作的財務報表不能令人滿意,以至於被立法會議員痛斥中大醫院「侮辱我智慧」。
中大醫院辯稱醫院開業生不逢時,恰遇三年疫情,嚴重影響醫院正常運作,造成醫院財務狀況未如預期。今次再度要求順延還款,實屬無可奈何迫不得已,期望議員高抬貴手。倘若執意逼迫還款,將無法繼續營運只能選擇執笠,故向政府提出延後3年還款。看似情真意切有理有據。然而,如此說辭何以會被議員斥為侮辱智慧呢?
倘若順延3年還款要求獲批,中大醫院須在2023至2037年間,提供折合120749個住院病床日數的公共醫療服務,以抵銷在延長還款期內預計原來應付的利息。中大亦作出履約保證,若在中大醫院未能履行服務責任的情況下,將由校方為中大醫院賠償延期還款滋生的利息。
據政府前年向立法會提交文件顯示的現金流預測,中大醫院順延5年後現金流結餘為正數,並有持續增長,當時容許順延還款似乎確屬必要。而根據中大醫院提交立法會的最新財務估算,醫院要到2028/29年才有淨現金流。中大醫院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現金結餘約1.85億元,而根據10年分期還款協議,該院須每年償還貸款逾4億元,如何能夠令外界相信中大醫院在三年後的2028年,將現金結餘暴升三倍以支付每年逾4億的貸款?
本身是中醫師的民建聯選委界立法會議員陳永光就指,2027/28年度該院根本沒有辦法應付首期差不多4億多元的還款,屆時仍將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不希望3年後又厚着臉皮申請順延還款,倘若財務沒有實質改善,不能應付首期還款又該如何應對?
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更言之鑿鑿地表示,不相信中大醫院估算,指基本上年年都估高醫院盈利,估計醫院今年又「蝕1億」。推算肯定2037年都無力還清貸款,就算「2047都覺得還唔到」,建議只順延還款半年,建議醫院先做好未來預測再來立法會匯報,他期望中大醫院「要對得住自己」。倘若順延之後一再延後,難道政府要因此撇賬、收回中大醫院土地?他甚至認為中大提交的財政狀況預測兒戲:「侮辱我智慧」。
來自商界的立法會議員嚴剛則表示,中大醫院當年決定立項顯然缺乏精準的財務預測評估,疫情期間社會對醫療資源的需求明顯增加,中大醫院不能把管理不善造成的持續虧損歸咎於疫情。他又質疑,中大醫院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全資附屬機構,政府當年慷慨貸款40億元,且可分10年攤還的優惠,明顯是基於中大醫院的主體責任人是香港中文大學。從這個意義上講,香港中文大學實質上就是該筆40億元貸款的擔保人。中大醫院難以為繼,作為其終極責任人香港中文大學是否應該承擔相應的管治責任,且香港中文大學擁有355億元儲備,何以不能分攤還貸?理解社會對醫療資源需求殷切,中大醫院亦能平衡到部分公共醫療服務,期望中大醫院也要開源節流,制定精準的財務規劃,確保順延3年後的2028年能夠分期攤還貸款。
中大醫院年報顯示,該院2024年提供了相等於6866個住院病床日數的公共醫療服務,較原先目標高出20%。本港實行相當於免費的公共醫療服務,難以一概而論地精確估算出單日病床的醫療開支,若亦以包括水準及收費不一的各大醫院粗略估算(不包括大型手術),每日大約需費5000元上下,則中大醫院為公共醫療服務折合費用僅約為3500萬元,完全不能抵消40億元貸款每年滋生的利息。
亦因此,立法會議員林素蔚直言「無信心可冚返條數」,指政府不如提早收回醫院公營,或者透過補貼分流更多公立醫院病人到中大醫院診症。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慧琼則表示,最不想見到過多3年「又唔得」,如果沒有「底線思維」,對納稅人並不公道。中大如今對還貸一拖再拖,明顯就是缺乏底線思維。
總而言之,政府庫房不能成為共營機構垂涎四溢的大水魚。既然有白紙黑字的貸款還款協議,中大醫院及及其主體責任人中文大學就應該依約積極還款。沒理由爸爸(中大)擔保,由爺爺(政府)貸款給孫子(中大醫院),孫子經營不善無力還款,肥到鞋都着唔到的爸爸(中大擁有儲備355億元)卻甩手掌櫃,爺爺(政府財政赤字872億元)口袋緊絀要開源節流,卻要不到借款。這着實不符合社會的一般邏輯與認知,更有侮辱市民智慧的意味。因此,政府不應該做此冤大頭,而應該要求中大承擔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督促中大醫院開源節流的同時,大幅增加公共醫療服務以作補償,並積極協助中大醫院分攤償還貸款。否則,順延三年後若財務未改善,難道還要繼續順延拒絕還貸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