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品評四方|回顧80年前的雅爾塔密約:不可重蹈覆轍

文/關品方

俄美雙邊會談,意圖商討解決俄烏衝突,結束戰爭,恢復和平。但這並不是俄美之間就可談妥的事,因為牽涉到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重塑。歐洲和烏克蘭被晾在一旁,這做法令人想到80年前的雅爾塔秘密會議。當年英美蘇三巨頭(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秘密協商怎樣早日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及怎樣構建戰後的國際秩序。在多邊主義、公開公平、通過聯合國維持國際公義和秩序的今天,美國意圖主導世界、拉一個打一個,把主觀意志強加於人的做法不可取;霸權主義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

當年雅爾塔秘密協議,英美蘇私相授受,出賣中國東三省、外蒙古和遼東半島港口的利益,侵犯中國的主權,教訓深刻。筆者相信,中國通過聯合國和多邊會談,將會積極參與有關解決俄烏衝突的安排,不會袖手旁觀。

為了鑒古知今,回顧80年前的雅爾塔會議,很有必要。1944年夏天,歐戰形勢改觀。蘇軍反攻,從德軍手中奪回列寧格勒、克里木、敖德薩和明斯克,收復了烏克蘭和波蘭的東南部地區,劍指羅馬尼亞。至此,蘇軍不僅收復了全部被德軍佔領的國土,還把戰線推進到東歐各國以至中歐,逐步逼近德國東部。當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闢西線戰場。德軍處於被東西夾擊的困境,敗局已成。

戰後如何處置德國和波蘭、歐戰結束後在遠東戰場蘇聯出兵對日本作戰的條件等問題,變得十分迫切。由於德國崩潰在即,英美蘇三大同盟國之間的矛盾亦逐漸暴露,他們開始醞釀要舉行一次高峰會議。1944年12月,三國終於決定於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克里米亞的雅爾塔召開首腦會議。會議為期8天,影響深遠,就德國和波蘭問題、成立聯合國問題以及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條件問題討價還價,激烈爭論,最終各有讓步和妥協。

關於處置德國問題,原則上同意分割管制德國,把德國分為三至四個佔領區。斯大林提出德國應賠償200億美元,按戰勝國貢獻大小和損失大小的原則分配,認為蘇聯應取得總數的一半,約100億美元,賠償可以實物折現。丘吉爾表示反對,羅斯福提議成立賠償委員會繼續討論,最終分歧暫擱一邊。

波蘭問題是會上爭論最激烈的問題。斯大林提出戰後波蘭的國界,東邊基本上按「寇松線」劃分,西邊延伸到西尼斯河,以補償波蘭在東邊失去的土地。英美反對,想要留到即將成立的聯合國去解決。但在斯大林的堅持下,會議最終達成協議 : 波蘭的東方疆界依照「寇松線」,北方和西方要大幅放棄領土,具體定界留待日後再開會解決。

關於蘇聯出兵對日作戰的問題,斯大林開出苛刻條件,目的在侵吞東三省的資源,控制外蒙古,在東方有不凍港作為蘇聯的海軍基地。為了爭取蘇聯出兵打日本,早在1944年12月14日,美駐蘇大使哈里曼奉命與斯大林已初步談妥,美國原則上接受蘇聯的要求。2月11日三國在雅爾塔共同簽署協議,規定:「蘇美英三大國領袖同意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作戰,其條件為: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2.由日本1904年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權益須予恢復,即:甲、庫頁島南部及鄰近一切島嶼歸還蘇聯;乙、大連商港須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蘇聯之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須予恢復;丙、對擔任通往大連之出路的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蘇中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之;蘇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的主權。3.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雅爾塔會議在沒有中國代表參加的情況下作出直接侵犯中國主權、損害中國利益的決定。這是大國沙文主義,將中國的主權和利益私相授受,是背着中國訂立的。直到1945年6月14日,繼任羅斯福的杜魯門才將有關內容通知蔣介石。蔣介石勃然大怒,但國民黨政府當年國弱民貧,蔣介石依賴美國求存,只能忍氣吞聲,不得不默默接受外蒙古的獨立地位以及讓渡東三省和大連旅順的部分主權和利益。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切從頭開始。所有強加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包括中國被蒙在鼓裏的雅爾塔協議)全部否認、不予承認。

80年後的今天,回顧起來,外蒙古的獨立地位是由歷史原因造成,其實仍有待商榷。

雅爾塔會議反映大國沙文主義和強權霸凌政治,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利益。會議也造成戰後國際間許多矛盾與衝突。美蘇爭霸的格局既成,不少國家都被拆解分割。美國意圖保護蔣介石,劃長江而言,把中國分裂為一南一北。東北有朝鮮,西南有越南,歐洲有德國和波蘭,都是類似的分而治之的策略。美國干預別國內政,顛覆別國政權的做法是其長期國策。CIA(1947年成立)和 USAID(1961年成立)是執行部門。

新中國為了捍衛東三省和大連旅順港的主權和利益,1950年10月決定派出志願軍抗美援朝,其實和雅爾塔密約有關。新中國保衛東三省,是為了否定雅爾塔密約,拒絕被美蘇染指。當年的局面和北約東擴的處境雷同,有其相似之處。中國禦敵於國門之外,是具有民族氣魄和戰略膽識的偉大決定。

根據雅爾塔會議的協定,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聯合國成立大會在舊金山召開。中英美蘇共同發起邀請,有50個國家共282名代表出席。美國首席代表斯退丁紐斯,英國首席代表艾登,蘇聯首席代表莫洛托夫,中國首席代表宋子文(中國派出10人代表團,成員包括解放區代表董必武)。會議制定並通過了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組織機構。

聯合國的基本精神是國家無論強弱或大小都一律平等,需要互相尊重,通過友好協商解決國際紛爭,致力和平反對戰爭。這是全世界人民在吸取二戰的慘痛教訓之後取得的共識。過去80年來,美蘇之間的冷戰(1945-1992)和蘇聯解體之後俄美之間(1992-2022)的對抗,是全世界不得安寧的根源,最終導致3年前俄烏衝突爆發。美國主導下的北約持續東擴是根本原因。

現在特朗普拉攏普京意圖撇開烏克蘭和歐洲,嘗試兩巨頭私下會談,解決烏克蘭領土瓜分問題和戰爭賠償問題,然後強加在烏克蘭和英德法等歐洲國家身上,這做法和80年前的雅爾塔會議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普京昨天說了,不反對歐洲加入一起談,方向正確。再進一步,歐洲不單只英法德,其實北約、歐盟、烏克蘭和聯合國都應該參與進來。不可以讓美國單邊主義、導演一切。

筆者認為,中國現時的做法完全正確,就是堅持通過聯合國維持秩序和公義,堅持多邊主義積極參與,尋求持久和平。這樣做符合歐洲和烏克蘭的利益。中國和歐盟的關係在1975年建立。中國一直視歐盟為良好的合作夥伴。歐盟自從2019年以來視中國為系統性競爭對手,這是錯誤立場要調整。中國和烏克蘭1992年建交,兩國在2013年簽訂了友好合作條約,是戰略夥伴關係。中國力促歐洲參與烏克蘭和談,同時認為烏克蘭應該在和談過程中有充分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至於歐盟(主要是英法德)和烏克蘭能否聽得進去,會不會調整思路和立場,全球充滿期待,值得高度關注。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回顧80年前的雅爾塔密約:不可重蹈覆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