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著名作家張愛玲與本港淵源頗深,曾三度來港進行創作。今年恰逢她逝世30周年,香港都會大學獲得張愛玲遺產管理人宋以朗及其姊宋元琳慷慨捐贈一批珍貴文獻及遺物,包括張愛玲的手稿、個人物品,以及與摯友宋淇和宋鄺文美夫婦(宋氏姊弟的父母)等人往來的書信。今日(12日)在都大舉行捐贈儀式,都大校董會主席黃天祥及都大校長林群聲主禮儀式。
今次捐贈包括張愛玲和宋淇夫婦的手稿和遺物共數千件,包括張愛玲作品手稿、與宋淇夫婦的書信及個人照片等,以及宋淇與其他文壇泰斗,如錢鍾書的書信交流。




1952年,張愛玲從上海來到香港,結識宋淇與宋鄺文美夫婦,結下深厚友誼。這段情誼以書信往來的形式,在張愛玲遠赴美國後,又維持了40多年。1995年,張愛玲於美國逝世,將遺產留給宋淇夫婦。在宋淇夫婦去世後,其子宋以朗成為張愛玲遺產的執行人。多年來,宋以朗處理張愛玲未發表的遺稿和大量書信,出版書籍包括《同學少年都不賤》《小團圓》《張愛玲往來書信集》等等。

宋以朗於儀式上表示,他和胞姊作為張愛玲和其父母的遺產管理人,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藉着捐贈,讓他們三人的手稿和遺物均得以妥善保存,作研究和推廣文學之用。他說:「香港很少有如此有份量的文學珍藏,整合了張愛玲及家父宋淇、家母宋鄺文美的作品手稿與文物。我希望通過都大推動現代文學作品的保育、傳承和研究,讓更多人從不同角度認識三人的作品,提升香港以至世界各地人士對華語文學界的認識和興趣。」
林群聲感謝宋氏對都大的信任,相信今次捐贈是華文世界中最大型的張愛玲及宋氏夫婦展覽館藏。他說:「都大肩負使命推動學生增進知識及提升研究,而數碼人文及文學正是大學重點研究領域之一。這批文化遺產落戶都大,為大學及相關文學研究注入新動力,有助促進跨學科、跨機構、跨地域的研究,深入探討中國現代文學,並推動文化傳承。」

黃天祥代表大學感謝宋氏的捐贈,他說:「都大必定會好好愛惜和善用這些文化珍藏,透過研究、展覽、數碼人文創新等活動,讓都大師生、市民、研究人員、甚至遊客,都能近距離感受這些文化瑰寶的魅力,提升都大在香港以至海內外地區推廣中國現代文學和數碼人文創新方面的影響力。」
另一捐贈計劃召集人、大學圖書館館長譚文力表示,這次館藏的收集、保育、數碼化及推廣工作,標誌着都大圖書館在文物保育與推廣方面邁出重要一步。他期望今次捐贈不僅豐富大學圖書館館藏,更可為全球研究人員提供珍貴的學術研究資源,讓對中國現代文學、張愛玲和宋氏夫婦作品感興趣的普羅大眾,皆可受益。
為了保育和傳承這批珍貴的文獻和推動相關研究,都大人文社會科學院與大學圖書館合作成立研究團隊,通過數碼人文研究的方式,立檔案文獻資料庫和數碼影像典藏,圖書館並會設立「張愛玲特藏」和「宋淇、宋鄺文美特藏」來保存這些珍貴物品,以及正籌劃公開展覽,讓公眾從多個角度了解張愛玲及宋婦的文博故事及其成就。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