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獅子山下新故事|最年長見習督察:追夢 不分年紀

「年齡焦慮」在東亞文化中經常出現,好像二三十歲就被認為應結婚生子,到五六十歲就應該被職場淘汰、準備退休……然而,有愈來愈多的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不斷增值,不斷向前,精彩就是你!

在香港警隊服務約36年的劉海華,於2019年以53歲之齡成為警隊近年最年長的見習督察,其後通過第二標準考試正式晉升為督察。他對大公報記者表示,雖然這個年紀的人都為退休作打算,但他不想放棄多年來做督察的夢想,「不應因為年齡而自我設限。」理論上還有約三年便退休的他透露,目前正準備高級督察考試,「人生要有目標,未到終點,都會有希望。」

劉海華督察現時在香港警察學院擔任主任教官,負責統籌、管理學警的訓練事宜。於1988年加入警隊的他,在千禧年前曾兩次投考督察均未成功,卻在年過半百之際決心再度投考。「我在2016年晉升為員佐級人員中最高職級的警署警長,在機緣巧合下,從一位退休的上司那兒得知對方在攻讀犯罪及調查學學位,我覺得這個課程好像挺適合我,就去嘗試申請。」

他表示,2017年駐守油麻地分區軍裝巡邏小隊,兼任指揮官時發現自己有能力處理督察的工作,於是就想不如再去試試考督察。「反正自己快退休,加上照顧家庭壓力也小了很多,不如當最後一博,也是一種人生體驗。」

迎難而上 勤背英語法律條文

劉海華在獲得犯罪及調查學學位後,於2019年參與「選拔委任計劃」,通過嚴謹的體能測試和面試後,成功獲取錄為見習督察,並到警察學院接受為期13周的訓練,其間要重拾課本、背誦英文法律條文,對於中五畢業的他確實是不小的挑戰。

「其實所考核的法律條文,我們以前都學習過,但之前是以中文形式去學習,然後考核是要你用英文形式去應用,所以記憶方式不太一樣。」他坦言,自己平時工作多用中文溝通,只有在家跟女兒討論功課的時候,才有機會接觸女兒的英文課本。

雖然一開始備考有些吃力,但劉海華發現,用圖像記憶的方式較適合自己學習英文。「尤其是像我們,已去到這把年紀,記憶力在某種程度上不如年輕人,所以對於要背誦一大堆文字,會有一些困難。」

被問及第三次投考有無做好最壞打算,劉海華不諱言:「我既然舉手去參加,就預了有機會失敗!」但他表示,這畢竟是自己在事業上的理想,當機會擺在自己面前就不會放手,「專心朝着目標前進就好。」

另外,心態亦很重要。「我認為我的心態是很好的,我反而沒有任何壓力,就當最後一次拚搏的體驗。」因此在通過考試後,劉海華欣喜了一陣,但更多的是用平常心對待。

「我覺得現在很多人遇到困難,都是心態上先輸陣,不是他們能力的問題。心態是需要時間去歷練的,就像我可能還有幾年便退休的人,還要去考試,我不會去想別人怎麼看我,我就做我自己!」他補充,年齡大在他看來更是一種優勢,因為經驗往往比年輕人豐富。

自我增值 繼續投考高級督察

作為一名警隊教官,他想告訴自己的學員「學習是不會因為你的年紀而設限」,「我相信這些年輕人會比我們做得更好,我也想用自身的實際行動給到他們一些啟發,甚至是傳遞一種香港警隊的堅毅精神。」他說,這種精神,與香港人骨子裏的獅子山精神非常相似:默默耕耘、腳踏實地、迎難而上,不輕言放棄。

由於警隊近年推出「超過訂明退休年齡的警務人員繼續服務」計劃」(「繼續服務計劃」),讓到達55歲退休年齡的警察可以繼續服務到60歲,故劉海華督察現時還有約三年才到新規定的退休年齡。不過,劉海華並不太關注這些所謂的時間點,縱使離退休的日子愈來愈近,卻依然繼續投考高級督察,「因為我都想再提升自己,增值也是樂趣!」他執著表示,人生應該要有目標,為自己想做的事努力。

從警36年 三度考督察終成功

劉海華(右)獲聘任為督察。

現任香港警察學院主任教官的劉海華督察,於1988年加入警隊,36年來共三次投考督察,他坦言,第一次考取失敗給了他很大的挫敗感,但他並沒有放棄。

「第一次是在1992年,當時我入職大約4年,那時始終比較年輕,思想不太成熟,在準備的過程中也做得不是很好。」劉海華坦言,考督察比想像中要難,中五畢業的他應對英文類考試較有壓力,而在警察職務方面依然經驗不足。雖然當年的失敗不算太意外,但也令那時的自己感到很大的挫敗感。「這種挫敗感令到我有很長時間都不敢再去考督察。」

直到1997年香港回歸之際,劉海華認為自己已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遂選擇再嘗試。但再次考取失敗令他發覺也許自己的能力,與督察的入職要求仍然有一段距離。「在考核期間,我的確不太掌握到該怎樣將自己的能力表現出來,這也是我早年職業生涯中的一個障礙。」

累積人生經驗 視角大不同

在調整心態後,他選擇暫作休息,用更長的時間裝備自己。「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和現實的原因,是當時的我剛結婚不久,有要小朋友的打算。」他表示,假若自己投考督察成功,當時便需要在警察學院接受36周訓練,其間會在學院住宿,無法照顧小朋友,在權衡之下不得不做出取捨。「自己的夢想很重要,但孩子的教育也很重要。」

以時間換空間的策略經實踐證明是可行的,劉海華在回顧三次投考督察經歷時表示,隨着年齡增長,自己在之後的工作和晉升中,逐漸理解考官的思路,「因為我站的位置不一樣了,視角不一樣了,在總結時,我就有了新的看法,也更加知道如何應對這種考試。」

他表示,「有時應該宏觀地去看整件事,比只一味盯着一樣東西看,視角會很不同。」

(來源:大公報    記者 湯嘉平<文> 林少權、張凱文<視頻>)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獅子山下新故事|最年長見習督察:追夢 不分年紀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