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今朝更好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5周年名家作品展」今日(23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開幕典禮。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為本次展覽題辭「筆精墨妙,國盛民強」。是次展覽展出120餘幅作品,其中來自內地的100幅典藏精品多是出自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傅抱石、吳冠中等中國近現代著名書畫家之筆,很多作品是經國家文物局特別批准後首次來港展出;另外20餘幅作品為港澳地區當代知名藝術家饒宗頤、林天行、蔡豪傑等人所作。
是次展覽是繼2022年7月紫荊文化集團舉辦「今朝更好看──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藝術名家作品展」之後,再次舉辦的「今朝更好看」大型書畫展覽。「今朝更好看」寄託着人們對明天更美好的共同祝願。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通過書畫藝術的方式回顧歷史,更好地激勵包括港澳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開創美好未來的前行之路。
此次展覽分為「河山新貌」、「萬眾一心」、「百家爭鳴」、「藝匯香江」4個單元,展現「建設新中國」的主題藝術創作、祖國上下萬眾一心的建設熱情、新中國欣欣向榮的文藝創作景象以及港澳地區當代藝術成就,以「歷史」和「當下」的對話關係,凸顯新中國成立75年來取得的非凡成就。
現場展出的多幅名家名畫,吸引參觀者駐足欣賞,有表現齊白石與徐悲鴻知己感情合作的《梅竹》,吳冠中典型藝術面貌的《江南水鄉》,李可染著名的山水作品《灕江雨》、江南寫生的代表作《鑒湖》,傅抱石等人合作的《虎踞龍盤今勝昔》,極具潘天壽風格的《雁蕩山花》,關山月《新開發的公路》,饒宗頤的《山水》,蔡豪傑的《梅松頌》等作品。
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許正中致辭時表示,「新中國成立後,一代代書畫藝術家奔赴國家經濟社會建設最前沿,用水墨丹青再現中華兒女改造山河的偉大創舉,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精品力作。此次展覽匯聚了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傅抱石、錢松嵒、關山月等一批現當代藝術大師的作品。這批經典之作,是經國家文物局特別批准才得以首次來港展出,殊為難得。尤其是一批港澳藝術家參展的藝術精品,視野宏闊,藝術精湛,風格多樣,相信一定能給香港市民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和藝術享受。」
許正中表示,「香港澳門,背靠祖國,聯通世界,人才薈萃,優勢突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有可為,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大有可為。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紫荊文化集團將與港澳藝術家攜手合作,積極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港澳地區創造性繼承、創新性發展,用中華文化的豐厚滋養為港澳繁榮發展助力;與港澳藝術家一道把筆觸伸進泥土,用真情謳歌時代,創作出更多溫潤人心、溝通中外的精品佳作,用藝術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港澳故事;大力支持港澳藝術家加強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不同文明的對話交流,搭建起連接祖國內地與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交流橋樑,進一步鞏固提升港澳中西文化融通的獨特價值和優勢。」
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致辭時表示,紫荊文化集團主辦的這麼大規模的展覽,讓我們有機會從近現代書畫名家作品中欣賞祖國大好河山,見證國家發展的非凡成就,同時感受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弘揚中華文化,今年4月成立了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專責策劃、推動中華文化交流推廣活動,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舉辦首屆中華文化節,進一步加深市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港澳台美協主席蔡豪傑致辭時表示,作為香港畫家參展,深受鼓舞,倍感榮幸,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利益來推動愛國愛港文化藝術發展,共繪祖國壯麗河山、共同抒發香港同胞的民族情懷,共同為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文化強國、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和祖國統一盡一份綿薄之力。
是次展覽由紫荊文化集團主辦,港澳台美協聯合主辦,中國對外文化集團、紫荊雜誌社承辦,香港立法會主席梁君彥,香港特區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體部副部長林枬,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聯絡局副局長謝志祥,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新聞及公共關係部主任黃景睿參贊,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政治工作部副主任王志學,香港入境事務處處長郭俊峯,紫荊文化集團副總經理丁偉,香港特區政府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伍志和,一新美術館創辦人孫艷華等300多人出席開幕典禮。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顏琨、實習記者郭悅盈報道)